本報訊 劉監標、梁淼隆報道:南國8月,驕陽似火。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某野外訓練場,一場由該區人武部組織的綜合保障演練正如火如荼進行。各民兵應急分隊迅速集結,裝載物資,奔赴指定地域。
“戰場”硝煙剛散,該人武部領導就把全體民兵拉到指揮帳篷進行復盤講評,深入查找本次演練中存在的問題。“第1應急分隊指揮員趙磊對指揮程序不夠熟悉,指揮裝載物資時耽誤了時間……”“第3應急分隊民兵周文添在進行戰場救護時,沒有按照實戰要求就近利用地形”…… 講評會上的一發發“炮彈”,讓全體參演民兵幾乎坐不住了。
隻要以實戰的標准一校對,演練中一個個見怪不怪的現象便被點了出來:為了節省體力,少數民兵在進行疏散隱蔽課目演練時,隻原地趴下做做樣子﹔為了減少程序,各應急分隊電台通信聯絡隻用固定頻率不用跳頻,忽視了信息干擾技術的作戰影響……“演練不是演戲,如果我們不能按照實戰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堅決糾治演練場上的不實之風,就會在未來的戰場上打敗仗。”該人武部政委李向波的一番話,讓參演民兵心服口服。
“打鐵需趁熱,練兵正當時”。找准存在問題、端正訓練導向后,該人武部迅速組織全體民兵針對演練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按照“緊貼實戰、從嚴從難”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對相關課目進行復訓和補訓,有效地提高了各民兵應急分隊的實戰化訓練水平。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