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的甲午敗戰之恥,令人椎心泣血。透過甲午戰爭博物館內一幅幅沉痛的歷史畫卷,撫摸鐵碼頭上歷經滄桑的斑斑鏽跡,我們不禁要問:倘若明天再發生海上對決,我們有沒有必勝的信心和能力?在甲午戰爭的歷史反思中,審視和拷問當下部隊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會給我們許多深刻的警示和啟迪。
拷問之一:北洋水師敗就敗在信仰缺失。面對多元價值觀念的沖擊,官兵舍身為國的忠誠信念培樹起來沒有?甲午之敗,首先是敗在忠誠與信仰的缺失上。清軍普遍重家輕國,把當兵作為養家糊口的謀生之路,清軍教育也多講功名利祿,忽視對國家概念、民族氣節、奉獻精神的培養,“是故國民之大患,在於不知國家為何物”。
人民軍隊自建軍之日起,就把聽黨指揮、報效祖國作為最高准則。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職能,也在於塑造信仰、培養忠誠。但在社會轉型、思想多元、利益訴求紛雜的今天,我們捫心自問:一事當頭,有的官兵是考慮國家和軍隊事業多,還是顧及家庭和個人利益多?對待是非問題,是旗幟鮮明,還是言行不一?奔赴戰場,是義無反顧,還是瞻前顧后?這些問號不拉直,官兵忠誠和信仰的純度就打了折,重蹈北洋水師覆轍的危險就多一分。忠誠和信仰,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隻有反復灌輸、教育、啟發,才能將其牢牢根植在官兵心間。必須大力培樹官兵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始終鑄牢官兵聽黨指揮的軍魂意識,自覺堅定強軍興軍的價值追求,緊緊圍繞實現強軍目標,把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通過文化熏陶、典型激勵、輿論引導、實踐養成等多種手段,引導官兵牢記強軍目標、堅定強軍信念、獻身強軍實踐。
拷問之二:北洋水師敗就敗在麻痺鬆懈。面對復雜嚴峻的安全形勢,官兵枕戈待旦的戰備觀念樹立起來沒有?眼中無敵、安不思危,是清軍折戟沉沙的直接原因。甲午戰爭爆發前一、二十年,日軍就不斷侵犯台灣、朝鮮和琉球,其“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但清軍心存僥幸,以致在日軍進犯朝鮮、戰爭一觸即發之際,李鴻章還電告清軍將領“日本並無他意”。更為可悲的是,在安東、金州、大連等重鎮相繼失陷之時,清軍仍沉溺於歌舞升平之中。
作為軍人,永遠沒有和平時期,隻有戰爭和准備戰爭時期。但從現實情況看,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下,與打仗要求不相適應的“和平之患”開始出現。思想政治工作聚焦中心、服務打贏,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引導官兵保持清醒、始終增強憂患意識,真正使隨時准備打仗成為官兵的自覺行動。堅持用戰斗隊思想武裝官兵,把職能教育融入主題教育常年抓,與戰備訓練一道去做,及時解決影響戰斗隊思想的各種現實問題。堅持用歷史教訓警示官兵,通過回顧鴉片戰爭等我國近代“落后挨打”的歷史、解析甲午戰爭中諸多敗戰的戰例,引導官兵牢固樹立“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思想,不斷擰緊隨時准備打仗的發條。
拷問之三:北洋水師敗就敗在將士無能。面對信息化條件下高技術戰爭,部隊能打勝仗的人才方陣建立起來沒有?用人不當是甲午之敗的一條致命教訓。在選拔將帥上,李鴻章任人唯親,使得“貪鄙庸劣”者身居要職,“飾敗為勝”者獲得提拔﹔在人才培養上,日軍參戰將官全部接受新式軍事教育,70多人在歐美軍艦實習過,100多人留學西方,而清軍僅各艦管帶接受過新式學堂教育,其他多數將領尤其是陸軍將領皆起於行伍,缺乏先進作戰理念。選人用人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到了戰場就要付出巨大代價。
強軍勝戰,關鍵在人﹔治軍之道,要在得人。一是必須加強規劃,用前瞻的眼光培育人才。要本著對打贏明天戰爭負責的態度,著眼打仗所需、專業所缺、部隊所急,制定人才培養規劃,設定干部成長路線圖,努力打造一支體系完備、梯次合理、管用頂用的人才隊伍。二是必須打破常規,用非凡的膽識使用人才。辯証看待干部的長處和不足,力求做到用當其時、用其所長,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勇於破除按兵種、按專業、按崗位“單線培養”的傳統路子,不斷加大干部交流任職力度,逐步走活復合培養、交叉任職、全面鍛煉成長的路子。三是必須堅持原則,用優良的作風選拔人才。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讓干部選拔任用在陽光下進行,切實把那些品質好、有本事、敢擔當的干部用起來。
拷問之四:北洋水師敗就敗在怯敵畏戰。面對強敵挑舋的現實威脅,官兵勇於亮劍的血性膽魄激發起來沒有?甲午海戰中,雖然有鄧世昌、徐邦道等浴血奮戰的將士,但也不乏臨陣脫逃的懦夫敗將。黃海激戰,3艘戰艦逃離戰場﹔旅順戰役,7名統領有4名潛逃﹔威海之戰,10艘魚雷艇結伙逃遁﹔戰爭后期更是落得紛紛投降、全軍覆滅的悲慘結局。
我軍素有以“氣”勝“鋼”的輝煌歷史,今天卻遇到了嚴峻挑戰,這種挑戰來自長期的和平環境,特別是“80后”、“90后”官兵,他們成長環境舒適了,身上血性卻少了。現在部隊使命任務越來越重,官兵結構成分變化很大,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找准抓手、實化舉措,加強軍人血性的培育。一是弘揚民族精神,汲取血性基因。組織官兵系統學習中國近代史、歷代軍旅詩詞、民族英雄事跡等書籍,利用重大紀念日搞好儀式教育,引導官兵走進浴血戰史,激發豪氣膽識,培樹尚武精神。二是學習軍史傳統,傳承血性戰魂。大力開展我黨我軍和人民海軍光榮傳統教育,引導官兵學習革命先烈事跡,培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三是堅持真備實訓,礪練血性鐵骨。把戰斗精神培育融入實戰化訓練,既要練指揮、練協同,又要練意志、練作風,磨礪官兵過硬心理素質和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
(作者單位:北海艦隊政治部)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