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阿媽,黨、政府和部隊都在想方設法幫助恢復生產生活,大家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今天上午,景谷縣永平鎮昔俄村,雲南某預備役師女子心理服務隊隊員楊涵拉著傣族老人刀秀英的手,一聊就是3個小時。
房屋成了危房,讓一輩子勤儉節約的刀秀英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楊涵的耐心疏導讓老人糾結的心緩和下來,臉上重現了笑容。地震后,楊涵和女子心理服務隊的戰友們進村入戶開展心理咨詢服務,讓陽光洒進鄉親們的心田。
該師師長余陽向記者介紹說,隨著抗震救災工作的推進,他們發現,部分受災群眾從恐懼中緩過來后,面對親人受傷、家園被毀的現實,產生極大心理負擔。心理疏導,成了救災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他們專門組建一支女子心理服務隊,為災區群眾開展心理疏導服務。
聽說來了女子心理服務隊,昔俄村32名受災群眾聚了過來。心理疏導骨干薛蓮耐心地開導他們:“災難只是暫時的。現在,政府給我們發放食品,解放軍給我們搭建帳篷,醫療隊給我們治病……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我們未來的生活一定會有保障,我們要樹立信心,建設美好家園!”聽了薛蓮一番話,大家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
一位傣族大媽牽著6歲左右的小女孩剛到現場,著急地向心理服務隊員李秋燁咨詢:地震發生時,孩子正在睡覺,醒來后看到在地震中受傷的父母,嚇得失聲痛哭,到現在也不願意和任何人說話。李秋燁蹲下來拉著小女孩的手讓她說心裡話,還邀來其他小朋友和她一起做游戲,沒過多久,小女孩終於開口說話了。
(本報雲南景谷10月9日電)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