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10月11日電(記者 原勛 劉翔霄)明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4年多來,一些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在山西找到69位原國民黨抗戰老兵。時隔半個多世紀,那段保家衛國的崢嶸歲月重新進入公眾視野。
關愛抗戰老兵山西志願者李淳告訴記者,四年前他在網上看到關於“老兵回家”的活動,開始逐步了解那段歷史,並決定工作之余尋找散落在山西范圍內的抗戰老兵。他回憶說,剛開始尋找抗戰老兵的工作非常困難,因年代太久、信息不暢,很難掌握線索。
2011年3月,山西志願隊找到了第一位抗戰老兵。老人叫楊增芳,1916年出生,2012年去世,所屬部隊為國民革命軍72師433團,曾參加忻口戰役和平型關戰役。
找到第一位抗戰老兵,給李淳帶來了巨大的鼓舞。更多志願者開始紛紛加入關愛抗戰老兵的隊伍中來。從太原到大同,從晉中到運城,從長治到晉城,志願者們通過各種渠道,開始與時間賽跑,搶救性地尋找到一位又一位抗戰老兵。
志願者胡蝶說:“在走訪每一位老兵的過程中,我基本上是含著淚進去,含著淚出來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運城的段德來老兵,見到他時正是最冷的季節。走進他的臥室,炕上沒有一床像樣的棉被,身上的衣服也非常單薄。”
志願者宋超說,和這些老人接觸多了以后,心中多了一份牽挂,這份牽挂也激勵著他們在尋找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今年94歲的抗戰老兵楊俊明曾經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30軍30師90團3營8連副連長。據楊老回憶,日本侵華之初,他正在河南老家上初中二年級,當時學校號召“不做亡國奴”,后來楊老參加黃埔軍校第八分校(湖北)18期的培訓,走上了抗日戰爭的道路。
96歲的馮滿曾經是第二戰區34軍196旅413團2營2連的一名士兵,當年主要在原平(崞縣)一帶與日軍作戰。他的左胳膊上刻著自己的名字,這是當年上戰場前部隊要求這樣做,以備犧牲后辨認身份。馮老說:“國共合作在忻口抗日,戰爭非常激烈,那段歲月歷歷在目。”
明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抗戰老兵的身份核實、資料審定還有很多工作待做,志願者們表示會配合政府開展這些工作。李淳說:“讓抗戰老兵在有生之年享有國家更多優撫政策,這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