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用真情筑起愛民豐碑——湖南省軍區連續26年桑植老區扶貧攻堅紀事

2014年10月12日17:42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用真情筑起愛民豐碑——湖南省軍區連續26年桑植老區扶貧攻堅紀事

  新華網長沙10月12日電(羅春亮、卓健、周仁)“省軍區扶貧兩年,谷家坪村換新顏。雜糧變成白米飯,家用電器樣樣全。誰說軍人隻打仗,攻堅扶貧寫新篇。”湖南省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谷家坪村民間藝人最近為湖南省軍區第22任扶貧工作組創作的一首詩歌,表達了全村730多名村民的共同心聲。

  1988年以來,湖南省軍區每年選派扶貧工作隊進駐桑植,重點幫扶一個特困村、鎮脫貧。他們先后籌集資金7100多萬元、物資價值1500多萬元,幫助4個鄉鎮、9個行政村及周邊部分村鎮6萬人穩定脫貧,用真情筑起了一座愛民的豐碑。

  戰爭年代,桑植人民傾其所有支持革命,許多人獻出了生命。1988年7月,省軍區領導到桑植縣考察,發現有的老百姓還在住草棚、蹲山洞,隨即主動向湖南省委、省政府請纓,將桑植縣定為省軍區的扶貧點。

  當年底,省軍區司令部參謀江秀章作為第一任扶貧副縣長來到利福塔鄉利福塔村,背著行李住進老鄉家。他帶人走遍全鄉山坳,終於在一個105米深的天坑裡找到了水源。在部隊的幫助下,經過3年奮戰,全鄉打井3眼,修水渠1250米,使長期困擾群眾生產生活的一大難題得到解決。

  洪家關是賀龍元帥故居所在地。化香峪、七灣村等9個村不通公路,山上到鄉上遠的要走整整一天,小孩上學、村民趕集都得涉水過河,遇上山洪,經常淹死人。2004年底,第16任扶貧隊長羅峰帶領民兵炸山岩、砌護坎、擔砂石,沿線9個村的群眾加入開路大軍,僅3個月就修起了一條12公裡長的水泥路。

  樹高千丈不忘根,漠視群眾就是忘本。歷屆黨委班子一茬接著一茬干,一任連著一任抓,派出的扶貧工作隊就像一顆顆釘子鉚在了桑植的崇山峻嶺間。

  “祖祖輩輩就這樣,發財致富不是山裡人的命”、“架橋修路,不如給錢給物”……群眾也曾不支持、不理解。工作隊在做好經濟扶貧的同時,堅持扶貧先扶智、脫貧先脫愚,共播放政策宣教片50多部,下發政策宣傳資料10多萬份,還舉辦技能培訓班、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提高農民群眾的生產技能和發展本領。

  要想群眾早致富,先建一個好支部。苦竹河村村民覃基雄原是一個工廠的車間主任,2000年初聽說省軍區在村裡扶貧后,主動回鄉發展,在扶貧工作隊的扶持下進行立體農業開發,建起了水果示范園、專業養殖場。2002年,覃基雄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帶領全村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800多元增加到4000多元。

  26年來,省軍區黨委班子換了7屆,而他們幫助桑植脫貧的決心從未動搖。每屆領導交班,自覺交好扶貧班﹔每位主官上任,先到扶貧點走訪﹔每年召開一次常委會,專題研究扶貧工作﹔每任新老隊員交接,省軍區主要領導都到扶貧點現場組織,與市、縣主要領導交換意見,確定新年度扶貧思路。

  洪家關鄉七灣村的特困戶曹澤秀,丈夫早年去世,女兒遠嫁他鄉,靠幫人干點雜活為生。2005年初,時任省軍區扶貧工作隊隊長的沈玉海找到曹澤秀:“大娘,從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親人,我就是你的兒子。”沈玉海多方奔波,為老人建起了三間新瓦房。這年春節,村裡很多人家都貼上了“感謝共產黨、感謝解放軍”的春聯。

  “肩挑簍背馬匹馱,夜半到亮沒進城”,這是谷家坪老人們挂在嘴邊的順口溜。為徹底解決行路難的問題,第22任扶貧工作隊多方籌集資金修路。在開掘石山的過程中,隊長陽耀被飛石砸傷小腿,楊凱遠在長沙的女兒發高燒、母親住院,卻一直戰斗在工地……通路那天,村民們在村口燃放起了慶祝的鞭炮。

  26年來,省軍區先后有22名扶貧隊長、45名駐村干部到桑植扶貧。26年來,每個工作隊撤離,都會收到當地群眾贈送的“千層底”。曾送出上萬子弟參加紅軍的桑植縣今天仍是湖南省入伍熱情最高的縣區之一,也是高中畢業報考軍校和國防生最為踴躍的縣區之一。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