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不適合人類生存的高原無人區,后勤保障如何破解高寒、缺氧、路險帶來的道道難題,為未來戰爭提供有力支撐?7月份以來,新疆軍區某師整建制開赴海拔4000多米的喀喇昆侖山腹地,按照“保障計劃與戰場需求對接、保障模塊與作戰編組融合、保障手段與信息系統聯通”的思路,把高原當戰場、以數據作支撐,直面難題抓保障、緊盯實戰練保障、創新手段搞保障,砥礪了高原高寒條件下部隊遂行作戰任務的保障硬功。
抗缺氧,高效保障緩解高原反應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喀喇昆侖山腹地,空氣中氧氣含量僅為內地的一半。有人計算,在這裡即使站著不動也相當於在平原負重20公斤行走,汽車動力平均要下降20%左右。
7月上旬,新疆軍區某師萬人千車挺進高原,按照打仗要求開展了近4個月的實戰化訓練,人員裝備沒有出現因高原反應造成的非戰斗減員或減裝。
“除了官兵頑強的戰斗精神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保障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師領導告訴記者,針對絕大部分官兵首次上高原的實際,該師從高原病防治中心請來專家,講解高原病防治常識和適應高原環境注意事項,確保官兵掌握克服高原反應的基本方法。他們還為每名參訓官兵發放紅景天、丹參滴丸等藥品,為每台車配發了氧氣袋,要求官兵按時按需使用。
部隊剛上高原時,某連戰士小李血氧飽和度突然降到50%以下,高燒不退、病情危急。軍醫趙忠林和衛勤分隊採取充分吸氧、加大輸液劑量、及時降溫等措施緊急救治。次日,小李血氧飽和度逐步上升,慢慢脫離了危險。
為提高醫療骨干處理高原突發病的能力,該師對200多名軍醫進行了專門培訓。部隊向高原機動前,這些軍醫就被編入各梯隊,提前啟動了健康保護計劃。到達高原后,每個團都開設了氧療帳篷和野戰心靈之家,及時為官兵提供吸氧、心理療養等服務,先后幫助近300名官兵安全度過初上高原的危險期。
在缺氧環境中,裝備也會像人一樣發生“高原反應”。車輛容易出現點火困難、水箱開鍋等問題,武器容易出現精度下降、故障率上升的情況。
對此,該師保障部專門成立攻關小組,摸索出許多辦法,使車輛點火困難、水箱開鍋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他們採取“逐件實射、逐次採集”的辦法,收集各類武器裝備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射擊的性能參數千余組,建成專項數據庫。如今部隊組織實射作業,官兵對照數據庫中高原修正量確定射擊諸元,命中精度大大提升。
御嚴寒,保暖措施對接未來戰場
室外風雪交加,滴水成冰﹔帳篷內溫暖如春,訓練了一天的官兵安然入睡……這是該師近日開赴海拔5000多米某高地開展實戰化訓練的一個鏡頭。
高原晝夜溫差大,夜間氣溫低。“剛入秋,高原夜間最低氣溫就降至零下17攝氏度。”該師保障部領導說:“為使官兵能精力充沛地參加訓練,我們在保障上想了不少辦法。”
遠程機動官兵乘坐的運輸車,過去由於沒有保暖措施,官兵坐在車上往往被凍得“透心涼”。這次上高原,該師為每台載人運輸車加裝了保暖棉墊,對篷布連接處作了密封處理,提高了保暖性。
記者在某工兵連宿營地看到,該師還為官兵配發了睡袋、棉墊、皮褥子、羊皮大衣等御寒保暖物品,在不搭設帳篷露營的情況下也能睡個暖和覺。
“未來高原寒區作戰,最終打的是保障。”該師保障部領導說:“這次我們全程實練實保,很好積累了高原寒區保障經驗。”針對一些車輛裝備油管、水管低溫條件下容易凍裂的問題,他們加裝了防凍保護膜,確保了車輛裝備在嚴寒環境中仍能行動自如。
跨阻隔,軍地聯合實現快捷配送
雪域高原炊煙起,“戰場”飄來飯菜香。在某陌生地域,該師5名炊事員利用一輛高原野戰炊事車緊急作業,30多分鐘就完成了150余人的飯菜制作。戰士們吃上熱乎乎的“戰場快餐”后,精神抖擻地投入下一場戰斗。
這是10月16日,該師開展高原高寒條件下給養物資補給演練的一個鏡頭。在渺無人煙的高原無人區,飲食保障來之不易。該師駐訓地離最近的城鎮往返行程達千余公裡,途中要翻越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風雪達?,不但安全風險大而且新鮮蔬菜保鮮難。
為此,該師提前派出保障協調小組,對機動沿途的地方飲食企業、供應廠商和部隊保障資源進行廣泛調查登記,詳細採集相關餐飲、油料、修理及衛勤保障等信息800多條,構建了高原飲食保障網和軍地聯合保障路線圖,完善了以“軍地聯合、統一調動、就近配送”為原則的應急保障機制,使部隊需求與地方保障資源實現了無縫對接。
在該師野戰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一台滿載肉、禽、蛋以及新鮮蔬菜、水果的大型地方運輸車剛剛抵達,軍需助理員鄭要君按各伙食單位上報的採購計劃分發物資。他們通過多方聯系協調,依托地方物流公司車輛組成“編外運輸隊”,建立起了以新藏線為軸線、某縣城為基點、三十裡營房為中繼站、基層伙食單位為末端的生活保障體系,通過集中組織採購、初步分類加工、定量保鮮儲存、冷藏運輸上送,解決了官兵吃新鮮肉菜難的問題。
高原地區水的沸點低,飯菜不易煮熟,制作時間比平原地區長。為破解這一難題,他們將部隊列裝的高原炊事車、野戰主食車、野戰面包加工方艙、食品冷藏車等新型野戰炊事裝備全部拉上高原,在不改變裝備性能情況下,進行高原保障功能革新。在此基礎上,他們採取請領、改裝等辦法,為每個連隊配發了高原壓力鍋、野戰給養單元等炊具。
雪域高原駐訓,戰場保障無憂。剛組織完150人主食制作的偵察營炊事員鄒波濤說:“軍地聯合使高原飲食保障保証熱量、合理搭配、方便快捷,隨時能保障官兵有足夠的體力完成作戰任務。”
上圖:該師官兵演練中快速登車。佔福江 攝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