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朱日和腹地,夕陽洒金。
一場對抗演練剛剛結束,起伏山丘間,車轍履痕縱橫交錯,空氣中的硝煙味還未散盡。
置身山丘之上俯瞰戰場,滿廣志感慨:“在這片土地上,你能聽到中國軍隊信息化變革最強烈的脈動。”
清風吹拂,草地為席,相對而坐,記者與他交心論戰。
“准備打仗是一場‘寂寞的長跑’”
記者:擔任“平江起義團”團長,感覺如何?
滿廣志:榮譽沉甸甸,責任沉甸甸。這是一支擁有86年光榮歷史的紅軍團隊,同時,又是一支“年輕”的團隊——我軍首支信息化機步團。我經常到團史館中尋找力量,作為這個團第46任團長,必須要“跑好歷史這一棒”,否則對不起那些戰功赫赫的革命先輩。
小時候,家門口的鐵匠鋪讓我知道,鋒利的鋼刀需要不斷淬火打磨。如今,我和戰友們的任務就是用信息化技術和理念打磨“平江起義團”,讓這把“鋼刀”變得更加鋒利。
記者:團隊厚重的歷史會成為創新的阻力嗎?
滿廣志:不僅不會,反而是“促進劑”。在信息化轉型探索征途中,每一次啃“硬骨頭”,我都會這樣激勵官兵:為榮譽而訓,為使命而訓,為勝利而訓。
“英勇勝利”是“平江起義團”的團魂,是當年毛主席指揮直羅鎮戰役后親筆寫給團隊官兵的,這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對這4個字的理解,我們需要與時俱進。我經常對官兵們說:從英勇到勝利,這中間還需要有打勝仗的能力,勇敢我們團不缺,現在需要做的是提高信息化戰場上“橫刀立馬”的本領。如今,官兵們把我的話濃縮為“英勇+能力=勝利”。
記者:在朱日和基地,你和你的團隊已獲得了不少勝利吧?
滿廣志:我所追求的勝利,不是演兵場上的,而是真正戰場上的。為了這個目標,我和團隊一直在准備,爭分奪秒地准備,不計個人得失地准備。
記者:能具體說說嗎?
滿廣志:朱日和的荒涼你們已經領略,今年我和戰友們已在這裡駐扎半年多了,見不到自己的親人。和農民種田不一樣,汗水播在這片土地上,一時看不到收成。而這份收成,隻有到了戰場上才能體現。
對於軍人來說,准備打仗是一場“寂寞的長跑”,隻有起點沒有終點。枕戈待旦,不僅需要過人的智慧,還需要堅韌的毅力。我為我的團隊感到驕傲。
記者:今年全軍上下深入開展戰斗力標准大討論活動。作為一團之長,你怎麼看?
滿廣志:戰斗力標准說到底是個實踐標准,不能喊口號、貼標簽,不能坐而論道,不能把精力過多花在解讀上,要在工作中把戰斗力標准立起來落下去,讓“時刻准備打仗”的使命意識真正在基層部隊落地生根。
“實戰憂患是軍人成長的驅動力”
記者:從一名埋首書齋的研究生到指揮鐵甲戰隊的信息化團團長,在很多人眼裡,你的成長經歷是個傳奇,你怎麼看?
滿廣志:有人說,不能以本色示人的人,成不了大器。說實話,這就是我的本色。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過人才智,能走到現在,我就是憑著心中那股不服輸的勁頭,努力努力再努力,堅持堅持再堅持。
我的成長經歷和諸多投身火熱軍營、追逐軍旅夢想的學生官一樣,不是什麼傳奇,隻不過在信息化轉型的舞台上,我的故事不經意間被時代的鏡頭捕捉。其實,全軍比我優秀的基層指揮員還有許多許多。
記者:團裡的官兵很崇拜你,你崇拜的偶像是誰?
滿廣志:粟裕將軍。將軍不會打牌下棋,不會喝酒跳舞,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觀地形、看地圖。我最佩服的,還是將軍心中時刻保持的那份憂患意識。和平生活持續幾十年了,將軍每晚就寢前都將衣服鞋襪放好,一旦有事可隨手摸到。
作為和平時期的軍人,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經歷戰爭,但我願意用自己的一輩子時刻為戰爭做准備。
記者:在你看來,憂患意識是軍人成長的驅動力?
滿廣志:對!我經常問自己:“假如明天戰爭爆發,我准備好了嗎?”每問一次,我都會看到自身能力上存在的差距﹔每問一次,我都會產生強烈的本領恐慌。在這種憂患意識的逼迫下,自己一步步成長。
今年是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那天全團大會上,我告訴大家:今天我輩如果懈怠了,明天歷史的悲劇就有可能重演。
記者: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你認為未來信息化戰場上,一名合格的軍事指揮員應具備哪些素質?
滿廣志:首先要有鋼鐵般的意志,為了勝利一無所惜﹔其次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擁有聯合作戰指揮素養﹔再次要有開闊的視野,放眼看世界,才知曉差距,才不會因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感到滿足﹔最后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未來對抗,誰創新在前誰就把握主動。
當年研究抗美援朝歷史的外軍專家曾評價:中國士兵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我想,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世界會看到:中國軍隊的軍事指揮員同樣也是最優秀的。
“這是我們的時代,需要我們去擔當”
記者:有人說,作為軍人你很幸運?
滿廣志:的確如此。我趕上了強軍興軍的好時代,走上了一個大舞台。我有幸全程參與了我軍首支信息化營、團、師建設試點。在這大舞台上,個人有多大才就能使多大勁。
記者:作為信息化建設的一名探路者,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滿廣志:與西方國家比,我軍信息化建設起步已經晚了。要想追趕,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創新,不走尋常路,干別人沒有干過的事。此外,信息化建設的每一步,都需要用實戰的標尺去衡量,以去掉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虛果”,防止走歪路。
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設是“集體項目”。官兵們不能把“我”看得太小,每個人的努力都會影響前進步伐﹔也不要把“我”看得太大,體系對抗需要官兵更為團結。
記者:風雨征程這些年,身邊戰友們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
滿廣志:擔當!我們師營院廣場正中央的巨石上刻著這樣一句話——時刻准備著,為勇敢捍衛崇高的榮譽而戰,為忠實履行神聖使命而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戰。這,是我們這個師、這支軍隊對國家的庄嚴承諾!
每次默念這句話,我總忍不住熱淚盈眶,眼前浮現的都是戰友們在風霜雪雨中錘煉摔打的身影。作為共和國軍人,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可是,他們有著經年累月、實實在在的奉獻。我覺得,他們個個都是和平年代的“無名英雄”。
記者:我軍即將進行新一輪改革,作為基層指揮員,你怎麼看?
滿廣志:舉雙手贊同!隻有主動迎接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挑戰,我們這支光榮的軍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我們的時代,需要我們去擔當。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今天,我們這一代軍人享受著前輩威名的庇蔭﹔明天,我們要讓下一代軍人站在我們肩膀上走得更遠。這,是我們不可推卸、也是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