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務新聞》網站3日報道稱,被寄予厚望的F-35C戰斗機周一首次實現在核動力航母甲板上降落,標志著這款隱身戰機向實戰化部署又邁進一步。事實上,F-35已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武器計劃,受技術缺陷和成本超支的影響,這種戰機的價值受到不小的質疑,而此次成功降落,無疑給五角大樓打了一劑強心針。
美國海軍在一份聲明中說,F-35家族中的海軍型F-35C在聖迭戈外海進行航母著艦試驗,飛行員用尾鉤成功鉤住“尼米茲”號航母上的阻攔索。試飛總指揮托尼·威爾遜說:“今天在F-35C戰斗機發展歷程中是一個裡程碑。”美軍官員表示,F-35C的海上著陸測試還將持續大約兩周時間,以為2018年正式上艦部署鋪平道路。
對於這次航母降落試驗的意義,中國軍事專家宋曉軍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F-35C航母降落成功與否影響最大的是波音和洛·馬兩家誰能分到更多建造美國航母艦載機的蛋糕。F-35C是作為替代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F/A-18E/F艦載機而研制的,這款飛機並不是外銷型號,所以這是美國自己的事情,沒必要非要往未來海外銷售以及亞太部署上扯。
《航空知識》雜志副主編王亞男4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說,雖然這個型號不是外銷型號,但這個事情對於F-35整個項目有利好作用。首先意味著F-35C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又進了一步,也使眾多海外買家的信心有所增強,對於外銷會有良性促進。F-35一方面具有隱身優勢,另一方面具有強悍的數據共享能力,隨著低頻雷達的列裝使用,隱身戰機的優勢正在被削弱,但F-35電子戰的優勢和數據共享優勢仍非常強大,所以美軍未來想把F-35接入傳統戰機的作戰節點之中,把4代機和5代機融合到一起。
王亞男認為,未來韓日購買F-35將實現美軍封堵島鏈裝備的一體化,一旦有事,以美軍為首的多國作戰力量就可能形成一個高度協同的作戰網絡。從某種角度來講,雖然單機性能不如F-22“猛禽”,但F-35的戰略意義可能比前者更大,這款數量眾多“世界戰機”有可能會從裝備一體化逐漸轉化為戰略一體化,購買美國戰機的盟國不得不隨著美國的意圖起舞。 (田 聿) 責編:周揚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