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漢繪
話題背景
今年6月以來,全軍衛生系統按照總部統一部署,深入開展百支專家醫療隊赴基層部隊送醫送藥送技術活動,共派出133支專家醫療隊,深入邊防、海防、高原等基層部隊,累計巡診32萬余人次,體檢11萬余人次,健康宣教1600余場次,贈送價值2700余萬元的藥品和醫療儀器設備,有效增強了部隊官兵的健康意識。本期特邀請3支赴邊海防部隊巡診的皮膚科專家,為戍邊官兵講解冬季如何護理好自己的皮膚。
海島環境多潮濕——
小心手足癬等真菌性皮膚病
■解放軍第458醫院皮膚科主任 曹志明
生活在海島地區的官兵易受氣候影響,感受濕熱外邪,濕熱體質官兵易得濕疹、手足癬、日光性皮炎等皮膚病。常見皮膚病雖不會危及生命,但會影響駐島官兵的情緒和軍事訓練質量,並造成非戰斗減員。在某海防團巡診時,有一名叫王東的戰士,他的手掌和腳上長了許多小水泡樣的東西,有時奇痒難忍甚至很疼。經檢查,小王患的是手足癬。由於海島潮濕、風大,像小王一樣感染手足癬的還有不少。
手足癬指的是皮膚癬菌侵犯指趾、趾間、掌跖部而導致的一種真菌性皮膚病,常見於高溫、高濕的海島地區。手足癬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手足部的皮膚感染了毛癬菌或者是表皮癬菌而導致的。一般來說,紅色毛癬菌的抵抗力比較強,如果是感染了紅色毛癬菌而引起手足癬的話,則比較頑固,大多不容易治愈,而且比較容易復發。
手足癬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本病大多是通過直接接觸或者間接接觸兩種方式傳染而來的。如果接觸了手足癬患者使用過的拖鞋、襪子以及手套等帶菌物品的話,則很容易被傳染上手足癬。此外,還可以通過與患有癬病的動物直接接觸傳染。手足癬若處理不當,可導致全身發疹,如果繼發感染,可發生丹毒,重者導致敗血症。
手足癬患者在飲食方面需注意:①濕熱型和風濕蘊積型手足癬者,應多吃能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苡仁、山藥、白扁豆、綠豆、芹菜、金針菜、冬瓜、黃瓜、苦瓜、西瓜、鯽魚、黑魚等﹔②患病期間避免辛辣、肥膩、刺激性食物及海味,如辣椒、辣醬、咖喱、酒類、羊肉、油煎炸食品、蝦、蟹、咸魚等﹔③手足癬患者飲食宜清淡,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預防手足癬需努力做到:①常洗雙足和鞋襪,經常扑撒足粉,保持足部干燥與清潔衛生﹔②得了足癬不要撓抓,以免鱗屑飛揚,傳染他人或自身手部傳染﹔③不與他人共用浴巾和鞋襪,以避免相互傳染﹔④應努力勸說周圍的足癬患者積極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黃 杰、吳燕玲整理)
北疆寒冷干燥——
謹防濕疹等炎症性皮膚病
■北京軍區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田艷麗
在內蒙古邊防巡診期間,醫療隊共接診皮膚病患者1278名,我們發現除了常見感染性皮膚病如足癬、毛囊炎外,邊防官兵皮炎濕疹類疾病也屬於高發。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官兵缺乏皮膚基礎護理知識,特別是對皮膚保濕護理的概念缺乏,殊不知在清潔之后的皮膚保濕護理與清潔同樣重要,否則,皮膚的干燥會造成皮膚屏障功能的問題,導致皮膚問題增多﹔另一方面是缺乏正確處理皮炎濕疹類疾病的知識。通常有了這方面的問題,不會引起廣大官兵的重視,有時會自行用藥,不合理的用藥和過度的撓抓,使得病情遷延不愈。往往到皮膚專科醫生就診時已經出現了一些皮膚肥厚、皸裂等繼發的改變。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炎症性皮膚病,急性期以紅斑、丘疹、水?為主,伴有明顯滲出。慢性期以浸潤、肥厚、苔蘚樣變為主。此病容易反復發作。急性濕疹一般來說發病比較快,皮疹呈多形性,可見紅斑及密集的針尖及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疹、水?。皮疹可以融合成片,水?如果破潰露出糜爛面,同時伴有滲出、結痂。常見的發病部位如面、手、足、前臂、小腿等處,自覺有劇烈瘙痒及灼熱感。慢性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糙、增厚、色素沉著、脫屑以及不同程度的苔蘚樣變。
濕疹的不同時期,其治療方法不同。目前可供選擇的藥物比較多,如氯雷他定、西替利?、依巴斯汀等都可以選擇。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局部刺激,如熱水燙、過度撓抓等。忌吃辛辣及海鮮類、刺激性食物及酒類﹔不可濫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藥物﹔盡量少接觸化學性物品。
另外,適當多吃以下3種蔬菜有助防治濕疹:一是苦瓜。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袪濕止痒之功。二是番茄。番茄內含番茄鹼,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可起到止痒收斂的作用。三是韭菜。韭菜有解毒袪濕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濕疹。
(王逢春整理)
高原干寒大風——
當心?麻疹等過敏性皮膚病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王 莉
高原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一天之內經歷大風、強紫外線、冰雹等天氣變化。青藏高原巡診,發現官兵疾病發病率前兩位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胃腸炎,除此之外,患丘疹性?麻疹、痤瘡、神經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皮膚病的官兵也居多。進入冬季,高原迎來嚴寒降溫、狂風暴雪等極端天氣頻繁期,在此提醒駐高原邊防戰友,當心?麻疹等過敏性疾病襲擾。
?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紅斑、丘疹及風團。丘疹及風團可相互整合成片,伴有劇烈痛痒。嚴重時,會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暈、腹痛、腹瀉、胸悶、呼吸困難、心率加快等症狀。急性?麻疹可引起血壓下降甚至休克。
這類疾病在部隊青壯年中發病逐年增多,其發病與社會工業化發展、個人過敏體質、干燥日晒風沙氣候、辛辣刺激飲食、以及精神壓力等因素有密切關系,並且病情遷延、奇痒難忍、如果反復搔抓和用藥不當易誘發感染、激素依賴等不良反應,對部隊戰斗力和官兵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應引起高原醫護人員和患病官兵的重視。
治療該類疾病應遵循“准、狠、穩”原則。“准”是指加強相應醫療知識的宣教普及,能准確診斷、對症下藥﹔“狠”是指根據患者的個人體質和疾病特點,給予足量藥物包括注射和口服激素、抗組胺止痒等藥物,迅速控制病情、緩解症狀,以防惡性循環、病程反復﹔“穩”是指做好受損皮膚防護、合並使用多重功能外用藥物,如含有止痒抗炎、抗真菌、細菌及潤滑保濕的多種成分的藥膏,以防止耐藥和減少並發症。
預防的措施及建議:①加強衛生防護知識,衛生部門應根據部隊地理環境、季節變化、訓練任務等及時宣傳皮膚病防治知識﹔②培養官兵良好的衛生習慣,監督官兵勤洗、勤換、勤晒衣物、被褥、鞋襪,勤洗腳,勤洗澡﹔③改善居住環境,保持宿舍通風、干燥,滅蚊滅虫﹔注意飲食調節,合理膳食,減少辛辣,增加新鮮蔬菜的供應,預防性補充多種維生素,補充體力和增強免疫力﹔④因地制宜利用環境防晒、防風、防沙,及時配發墨鏡、防晒防裂的面霜和潤唇膏、風油精和清涼油等驅虫藥,盡量避免使用鹼性肥皂。
(王麗華、馬 炬整理)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