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 (閆嘉琪)第五屆香山論壇11月20日-22日在北京香山頤和賓館舉行。此次香山論壇由二軌升級為一軌半,具有了半官方色彩,成為中國舉辦的首個最多國別參加的安全與防務對話。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發表主題演講,倡議地區國家進一步加強爭議管控,加強房屋交流合作,加強地區安全架構建設。各國官員和專家學者紛紛為亞洲安全獻策分憂。
香山論壇顯露中國“大國范兒”
塔吉克斯坦國防部長米爾佐、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沙姆丁、吉爾吉斯斯坦國防部長庫代別爾季耶夫、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各國“硬實力”人物齊聚北京香山腳下,探討亞洲安全大計。據說,此次論壇各國報名積極,還有幾位防務高官推掉國內重要事務專程趕到中國。
走進論壇會場,身板筆挺的軍人身著各式軍裝,挂著將星,操著不同語言。據介紹,有47個國家的國防部或武裝部隊代表團、4個國際組織代表和中外專家學者約300人參加本屆香山論壇。讓記者們感慨:中國在國際上越來越有“大國范兒”了。
中國國防部長提出解決爭議新建議
今年5月21日,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的亞洲安全觀。為亞洲各國共同應對安全挑戰提出了新選擇、新思路。
本屆香山論壇,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上將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發表 “中國軍隊與亞太安全”的主旨演講,闡述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認為“亞太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各國的安全 與發展相互依存,日益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
“亞太合作安全的前景是美好的,但維護亞太安全之路任重道遠。”為此,常萬全提出三點倡議:一、進一步加強爭議管控,不斷提高危機處理能力﹔二、進一步加強防務交流合作,不斷增進戰略互信﹔三、進一步加強地區安全架構建設,不斷強化命運共同體意識。
近年,亞太地區領土和海上主權爭議問題凸顯,常萬全提出的“加強爭議管控”的建議充滿智慧,對有關方面妥善解決爭議、防止爭議升級極具建設性。
為亞太安全獻策 不乏火藥味兒
圍繞論壇主題“合作與共贏: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參會的中外防務官員和專家學者都做了精心准備,針對地區安全構架、海上安全、反恐等議題,為亞洲安全獻策分憂。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20日的開幕晚宴前發表演講表示,21世紀的亞洲應該選擇一個和平的未來,而不是重復歐洲所犯下的錯誤,發動那麼多毀滅性的戰爭。在亞太地區,各國應該合作構建一個安全構架。
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會長、空軍上將劉成軍強調,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需要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新安全觀,堅持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和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同盟,通過平等對話、互利合作,共同培育地區安全合作新機制。
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沙姆丁·侯賽因表示,現在很多的安全挑戰和威脅都是跨國的,各國需要團結合作,這樣才能夠應對這些艱難的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指出,恐怖主義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敵人,雖然各國面臨的具體威脅不同,但在打擊恐怖主義的問題上,應該一視同仁,摒棄“雙重標准”。
數十國軍人齊聚議事,如果一片平和,沒有點“火藥味兒”,難免讓人乏味,也不合常理。
21日上午,俄羅斯科學院國際安全問題研究所所長、前安全會議秘書安德烈·科科申坦言,“當今世界上,戰略不穩定因素越來越多。在世界政治中,軍事因素比重上升。某些國家在解決地區沖突的過程中繞開聯合國,也繞開相關的國際組織,動輒使用武力。”科科申口中的“某國”不言自明,不滿情緒溢於言表。
“現在已經沒人願意在國際關系中參與零和博弈了,隻有少數國家為了維持霸權,還使用這種手段。”伊朗國防部副部長納斯魯拉·卡蘭塔裡准將也發出尖銳的聲音。
22日,美國前海軍作戰部長加裡·拉夫黑德海軍上將則針對海洋問題提出一系列看法,對亞太地區的海上爭議毫不諱言,甚至明裡暗裡指責他國。
同日,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少將與菲律賓高級軍官的一場交鋒則讓本屆香山論壇“火藥味”達到頂峰。
菲律賓武裝部隊主管計劃的副總參謀長長勞爾·德爾·羅薩裡奧少將22日在發言中不但將南海稱為“西菲律賓海”,還稱南海是菲“后院”。羅援少將隨后在提問環節針鋒相對,直言“‘西菲律賓海’的名稱是菲律賓的主張,而在國際社會上管南海叫南中國海。”
羅援還指出,菲律賓在2011年提出一個登島計劃,菲律賓改變(南海)島上面貌,在島上建立軍事措施,質問菲方是否在和中方採取相向的行動。
參會專家學者都是“高手”
此次參與香山論壇的中國軍方代表共有十多人,他們來自海、陸、空、二炮各軍種,以及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等軍事院校或智庫,都是國內軍事領域的頂尖研究人員,朱成虎、錢利華、羅援、尹卓等知名專家也出席了論壇。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會講流利的英語,還有幾位會講德語、法語。同時,國內戰略、外交領域的研究者也出席了論壇。中方代表們的研究領域不僅僅局限於國內問題,對世界軍事也有深入研究。
“出席論壇的學者代表來自31個國家,外方代表中美國的學者最多,其次是日本、韓國和俄羅斯。另外,伊朗、阿富汗、蒙古等在國際安全會議中不太常見的國家也派出代表出席本屆香山論壇。” 中國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系中心主任姚雲竹少將在論壇召開前夕介紹稱,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 所、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等國際知名智庫的學者也出席本次論壇。
據姚雲竹少將介紹,中方早在9月8日就邀請了日本方面參加本次香山論壇,但多次邀請未獲回復。大概在論壇開始3周前,日方通知中方稱願派個人學者前來參會,中方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會議日程緊湊,發言超時遭直言打斷
本屆香山論壇雖說是從20日開始,但實際上20日白天是參會代表報道時間,論壇實際在20日的晚宴才開幕。留給各國代表發言的時間隻有21日白天和22日上午。
在一天半的會議期內,論壇共安排了逾70名代表發言,非常緊湊。在全體會議上,每位代表隻有10分鐘的發言時間﹔而在21日的三場分組討論會上,每位代表的發言時間則隻有8分鐘。要在短短的時間內闡述宏大主題,考驗著各國代表們的智慧。
中國軍事科學學會高級顧問吳建民大使是全體會議的主持人,他對時間把控苛嚴,在遇到有代表發言超時,他會提醒后續的發言者注意掌控時間。俄羅斯代表科科申等人的發言因為不到10分鐘,還受到其稱贊。而某國防務官員因為發言使用小語種,中間需要翻譯成英語,造成拖延,遭到其他代表直言打斷,該官員面色尷尬,隨后改用英語繼續發言。
緊湊的會期安排,對現場採訪的記者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記者們不得不充分利用早上參會人員剛到會場的時機和會議每次20分鐘的茶歇時間抓緊採訪。
香山論壇使亞太增加一個多國參與的機制
香山論壇創辦於2006年,是中國軍事科學學會舉辦的安全與防務學術交流平台,每兩年舉辦一次,已成功舉行四次。從本屆開始,論壇由二軌升級為一軌半高端亞洲安全和防務論壇,並改為每年舉辦一次。邀請亞太國家防務部門領導人或武裝部隊領導人、部分國際組織常設機構負責人、前軍政要員及知名學者等參加。
海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尹卓表示,亞太亟需完整的地區安全機制,香山論壇使亞太多一個“排除了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影響、排除了冷戰殘余、大家都能參與的機制”。
然而,影響力日益增大的香山論壇引來外媒非議,有媒體稱其為“中國版香格裡拉論壇”。
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小卓指出,香山論壇是一個對話平台,不能把它說成“中國版香格裡拉論壇”。多樣性是論壇的明顯特征,不應該隻有一個,論壇之間也不應該是競爭關系。峰會往往帶有局限性,論壇更便於交流實質性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