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海軍最新一代兩棲攻擊艦“美國”號正式服役,這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4艘以“美國”命名的戰艦。該艦主要用來替換老式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能夠搭載數量更多的作戰飛機。
美國海軍對新一代兩棲攻擊艦的研究,起步於21世紀初。2002年7月,美國海軍出台《21世紀的海上力量》戰略報告,強調未來美國海軍要在現有基礎上重新組合,成立37支獨立的打擊群。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美國海軍高度重視兩棲作戰艦艇的發展,強調要建設並保持12個兩棲戒備群。然而,當時美國海軍序列中隻有5艘“塔拉瓦”級和8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其中,“塔拉瓦”級歷經近30年的風雨洗禮已顯老態,最重要的是其設計思想已經遠不能滿足未來美國海軍的瀕海作戰要求,美國海軍轉而尋求研制建造新一級兩棲攻擊艦,“美國”號便應運而生。
“美國”號兩棲攻擊艦於2009年7月動工,當年完成龍骨鋪設工作,成千上萬名相關人士參與了該艦的設計、建造、安裝、測試、裝飾以及人員培訓。2012年6月,“美國”號兩棲攻擊艦下水,2年后正式加入美國海軍現役。作為“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的首艦,“美國”號配備有F-35B戰斗機與MV-22“魚鷹”運輸機,可靈活執行危機響應前沿部署、海上救援等多種任務。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兩棲攻擊艦,“美國”號沿襲了“塔拉瓦”級和“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強悍風格,同時汲取了“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建造的經驗做法,在配備大量先進裝備、保持遠洋投送和海上作戰能力的同時,著重強調了其隱身性能。研發人員有意將艦島的建筑外形設計成大傾斜面,減少其艦體外表面的附屬裝備和電子天線,有效提高了艦艇隱身性能。
與以往的兩棲攻擊艦採用蒸汽輪機動力系統不同,“美國”號兩棲攻擊艦採用了技術先進的燃氣輪機-全電推進方式。這種方式推進效率高、啟動運轉速度快,是未來大型水面艦艇動力發展的趨勢。因為自恃有強大水面艦艇編隊護衛,“美國”號上裝備的武器系統主要以防衛為主,沒有裝備過多的攻擊性武器,顯得相當精干簡練。最值得稱道的是其強大的航空作戰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該艦可有效搭載30余架艦載機,其典型搭載模式為:12架MV-22“魚鷹”運輸機,6架F-35B戰斗機,4架CH-53K重型運輸直升機,7架“超級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和2架“海鷹”搜救直升機。
當然,“美國”號兩棲攻擊艦的設計也並非完美無瑕。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飛機和航空燃料,“美國”號兩棲攻擊艦沒有沿襲“塔拉瓦”級、“黃蜂”級等攻擊艦保留常備塢艙的做法。在現代兩棲作戰中,如果沒有常備塢艙的設計,兩棲攻擊艦上的設備就必須以吊車之類的設備垂降至登陸艇上,人員則必須攀爬繩梯下船,這是“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在設計方面的一個重要缺陷。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