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港媒:中國航天事業自力更生 高可靠性超過美俄【2】

2014年12月08日14:08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港媒:中國航天事業自力更生 高可靠性超過美俄

  高可靠性超過美俄

  文章表示,近年在載人航天、嫦娥、北斗導航、高分等重大工程牽引下,長征火箭進入高密度發射期,發射頻率從初期每年2-3發,到現在每年平均發射15-20次,生產能力從1998年的8發提升至現在的21-22發。

  不僅從發射數量上比肩世界先進水平,長征火箭的高可靠性也享譽世界。“長征火箭前100次成功率是93%,后100次成功率是98%。后100次的水平和歐盟並列世界第一,超過美國(97%)、俄羅斯(93%)。”雷凡培說。

  從單箭生產到組批,再到批量生產100發火箭,發射組織管理模式也在改變。火箭出廠前就完成大部分檢測,進駐發射場后採用大量信息化手段和遠距離測控等方法,使發射時間從40天縮短到20天,測試保障團隊從200-300人減少不到100人。

  長三甲系列副總設計師李京紅分析,以現役主力火箭長三甲系列為例,運抵發射場后的准備時間從最長83天減少到最低21天,2015年至2017年長三甲系列將在西昌約有30次發射,這麼高的密度要求必須縮短時間,我們的目標是火箭進場15天發射出去。

  雷凡培坦言“長征”從運載能力等指標看還有差距,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剛達到8.6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5.5噸。即將完成研制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LEO運載能力25噸,GTO運載能力14噸,與國際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

  雷凡培表示,在新一代運載火箭各型號經歷多次飛行考核后,目前正服役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逐步退出歷史舞台,預計用15年左右實現新老火箭全面交替。

  研制更大推力發動機

  中國重型運載火箭已開始論証,以滿足中國在2030-2050年間近地軌道以遠的空間探索任務和載人登月需求。

  雷凡培表示,但作為重型火箭,需要研制更大推力的發動機,為此要加強設計論証和研制能力,研制重型火箭也將提升中國產品加工和設備制造能力,牽引對新材料的應用。計劃用四五年時間突破重型火箭總體設計、液氧煤油發動機、氫氧發動機和8.5米直徑火箭結構設計制造等關鍵技術。目前相關技術攻關工作已經啟動並取得實效,用15年左右完成重型運載火箭研制,2030年左右實現首次飛行。

  該報另一篇文章分析,中國的導彈火箭技術從“1059”導彈起步,東風二號衍生出長征一號、東風五號衍生出長征二號、長征二號又衍生出長二丙、長三、長四﹔直至今天,長征火箭家族形成了系列化發展的型譜。

  現年81歲的原航天工業部副部長、航天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國家航天局局長劉紀原指出,長征火箭的前100次發射用了37年,一直在艱難前行,用航天人的話概括,隻有自力更生。“早期的火箭基本都是自己造的元器件。”

  走出國門提供一站式服務

  星箭捆綁、在軌交付成為長征火箭參與國際合作的主要途徑,為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從衛星到火箭,再到測控、保險的一站式服務。

  在今天有條件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時,劉紀原依然認為自力更生是一筆寶貴財富,因為“不變成自己的,永遠要跟隨別人腳步。”

(來源:中新網)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