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11日,中國發布的這條消息令日本媒體繃緊神經。日本時事通訊社評論稱,雖然日中政府間對話和交流不斷重啟,但中國對安倍政權的歷史認識仍保持警惕。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通過公祭日這種儀式,不僅是提醒日本不要忘記歷史,同時也是告訴我們自己不要忘記歷史。“將來有可能我們還應提出申請,像猶太人大屠殺紀念日一樣,在聯合國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南京大學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所長張憲文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全球最大防空警報器日前運抵南京,將參加公祭日儀式。日本時事通訊社11日報道稱,13日上午,中國將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辦紀念儀式,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將出席,多家媒體將現場直播。“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會親自參加嗎?”該報道在標題中這樣問道。日本《產經新聞》則認為,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該報道稱,在此之前,每年的紀念活動都是由南京市主辦,但從今年開始,中國把紀念日升格為國家級。
時事通訊社評論說,這是中國將9月3日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之后的又一行動。在南京大屠殺首個公祭日到來之前,中國的正式宣傳活動已經展開。中國國家檔案館網站播放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動畫,時間長達1周。日本《讀賣新聞》報道說,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通過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政府及安倍晉三,要求日本政府還歷史以公正,向南京死難者及遺屬誠懇謝罪並進行相應賠償。日本共同社稱,中國不斷發行面向小中高校學生的新教材,強化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教育。時事通訊社評論說,中國通過對歷史問題的紀念活動,警示日本。
為什麼設立公祭日?張憲文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是上升到國家層面,以國家名義對死難者進行公共哀悼和紀念,表明國家高度重視。“公祭日可以看作是現代國家的一個健全制度”,蘇智良說,形成一個固定儀式的慣例,給以高規格,是讓日本和我們自己都警鐘長鳴,不要忘記歷史。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日本多家主流媒體在11日的報道中始終稱南京大屠殺為“南京事件”。此前,日本多數媒體多使用“南京大虐殺”。目前,日本外務省網站使用的仍然是“南京大虐殺”。 張憲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們要做自己的事情,慢慢讓日本老百姓了解南京大屠殺真相。
英國路透社11日評論說,中國經常提醒國人勿忘1937年南京大屠殺,稱有30萬中國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遇難。二戰結束后成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的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為14.2萬人,但日本一些保守派政客和學者否認發生過南京大屠殺。一名駐上海的日本外交官說,日中關系進一步改善“將是個緩慢的過程”。
蘇智良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聯合國將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因為1945年的這一天,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連德國也紀念“大屠殺紀念日”。我們應該學習猶太人,爭取未來在聯合國也確定個紀念日。“對世界宣傳,我們才剛剛開始”。
雖然中日間的交流在不斷恢復,但日方一直沒有停止炒作兩國摩擦的消息。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11日稱,發現5架中國軍機在沖繩主島與宮古島之間的公海上空往返飛行,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斗機緊急升空應對。飛行的軍機除“運-9”外,還有2架“運-8”預警機和2架“轟-6”轟炸機。共同社稱,在上述區域發現中國軍機往返飛行已是本月6日以來第4次。中國軍機沒有進入日本領空。這5架軍機可能是參加西太平洋海域的演習。日本防衛省正在關注其動向。另據日本NHK電視台10日報道,日本防衛省向中國呼吁重啟“海上聯絡機制”的工作級別磋商會議,但中方只是回復“研討中”,沒有回應日方。(藍雅歌 李珍 屠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