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官兵風採。
該營13名女兵英姿颯爽。
東方魚肚白初露,魯東海濱小城萊陽一片寂靜。
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臨時營區裡,等不及號聲響起,不少官兵已從床上悄悄爬起,收拾行裝。對於官兵們來說,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再過幾個小時,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出征誓師大會將在這裡舉行。隨后,700名官兵將分批奔赴戰亂紛擾的南蘇丹,執行國際維和任務。
大學生干部邱明輝把一個裝著“秘密”的小塑料瓶塞進背囊。不久前,部隊特批他兩天假,回家探望剛做完心臟手術的父親。歸隊前,母親把自家地裡的一把黃土裝進瓶子裡,告訴邱明輝,等想家想祖國了,就拿出來看看。老媽媽不識字,卻深明大義。
二連上士王鵬也早就沒有睡意,起床幫戰友收拾行囊。他是班裡的預留人員,說通俗點就是“備胎”。苦也吃了,護照也辦了,就連疫苗也打了,但因名額有限,他最后卻無法登上出國的飛機。在步兵營,這樣的預留人員共有25人。他們同樣是英雄。
天色漸明,朝陽噴薄而出,營區裡愈發熱鬧起來。曾赴蘇丹達爾富爾執行過維和任務的步兵營營長王震,像家長一樣四處巡視、檢查。一位軍區首長昨晚的諄諄言語猶在耳旁:“步兵營現在表現出的能力素質,我可以打80分,還有20分,需要你們到真槍實彈的維和戰場上去拿。”
時間過得真快。扒過兩口早飯,官兵們頭戴藍盔,趕到誓師大會現場,整齊列隊等候宣布出征命令的那一刻。
隊列前排,13名女兵英姿颯爽。她們是中國走出國門執行維和作戰任務的第一支女子步兵班。巾幗不讓須眉,女兵們與男隊員一樣摸爬滾打,訓練成績相當優秀,在自動步槍射擊中都打出過滿環。“女兵人少,但要頂‘半邊天’。”女兵班班長王珮說,她們除了擔負與男隊員一樣的維和任務外,還要負責當地婦女、兒童的保護和溝通等工作。
操場上,“和平藍”與湛藍的天空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壯麗畫卷。
——這是一支精銳盡出的“和平藍”。官兵們來自濟南軍區所屬各個部隊,囊括了“紅一連”“劉老庄連”等榮譽連隊,40多人有過維和經歷,100多人立過三等功以上榮譽,每名官兵都一專多能。
——這是一支作風優良的“和平藍”。封閉集訓期間,有的官兵推遲婚期,有的官兵家人重病無法回家照顧,類似故事不勝枚舉。每名隊員都憋著一口氣,唯恐自己“掉鏈子”拖團隊的后腿。
——這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和平藍”。官兵們在“一沒有大綱、二沒有教材、三沒有標准”的情況下,一邊摸索學習,一邊刻苦訓練,確保出國作戰能力如期形成,得到了聯合國工作組的高度評價。
——這是一支裝備精良的“和平藍”。官兵身上,新式防彈衣、新型頭盔、野戰護肘和護膝、改進型自動步槍等單兵裝備一應俱全。無人機、步戰車、裝甲運兵車等“大家伙”也將跟隨官兵漂洋過海,到達任務區。
10時整,出征誓師大會開始。沒有彩旗,沒有標語口號,甚至沒有歡迎領導入場的掌聲。低調的儀式,更襯托出使命的庄嚴。
總部和濟南軍區的領導來了,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也來了,軍地領導要見証這次歷史性突破。目前,中國已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官兵最多的國家,但此前的維和部隊主要是工兵、醫療、運輸和警衛分隊,這次派出整建制步兵營,彰顯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維和官兵家屬代表也特意趕來了,有的懷中還抱著孩子。“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此時此刻,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當出征命令宣布的那一刻,“和平藍”激情瞬間燃燒。“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我們一定不辱使命。”這是每一名藍盔隊員的錚錚誓言。(楊祖榮 王衛東 李東星 李 亮)
本報特約記者 仇成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