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第13集團軍某團冬訓場上,上千枚炮彈怒吼著褪去彈殼,直奔目標炸開了花。與以往不同的是,演練結束后,訓練基地著彈區再也見不到“撿彈片族”的忙碌身影了。
“挑籮筐,拿磁鐵,一家老小不停歇……”四級軍士長劉國軍在該基地連續參加了10多年的實彈射擊,對當地群眾冒險撿彈片的場景並不陌生。他說,以前每次打靶,一些老百姓會提前“潛伏”在靶場安全距離之外,待射擊結束,便爭先恐后地沖向著彈區拾撿彈片。
其實,撿彈片要冒的風險可不小。去年8月,該團在某高寒山地組織新裝備實彈射擊,由於突降暴雨,炮彈在警戒線附近爆炸,把兩名正貓在附近准備撿彈片的村民嚇得不輕。不僅如此,村民撿彈片的行為還影響了部隊訓練的正常開展。該團一名領導頗為無奈地說,有時為了保護“撿彈片族”的生命安全,不得不臨時調整實彈射擊計劃。
風險這麼大,為何還有人樂此不疲?一位村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家裡一年到頭以種土豆為生,產量小、周期長,收入微薄。利用部隊打靶機會,撿彈片賺錢來得快。
在該團大力協調下,根據《軍用設施保護法》第十九條“軍事管理區管理單位以外的人員、車輛、船舶進入軍事管理區,必須經過軍事管理區管理單位許可”等規定,當地政府專門出台了《禁止進入靶場撿彈片的規定》,但受經濟利益驅使,“撿彈片”問題屢禁不止。
如何才能讓“撿彈片族”金盆洗手,確保實彈射擊安全有序?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該團採取舉辦專題講座、散發警示傳單等方法,定期對周邊群眾開展安全常識教育,加大對靶區周圍交通路口的警戒力度。
與此同時,他們力爭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當地農田灌溉困難,官兵們積極幫助群眾挖水渠、找水源,幫助其拓寬收入渠道﹔當地群眾文化程度較低,官兵們定期開展“送科技、送知識、送醫療”活動,安排高學歷官兵與各村群眾結對幫扶。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冬訓場上,“撿彈片族”的身影已悄然消失。村民王大爺告訴記者:“部隊處處為咱老百姓考慮、千方百計幫助我們脫貧致富,咱也不能因為一己私利違法違規,干擾部隊的正常訓練。”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