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藝在價值觀培育中迸發力量

2015年01月29日05:22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讓文藝在價值觀培育中迸發力量

  移風易俗,莫善於藝。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曾經涌現出一大批弘揚主旋律、反映時代精神、深受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但是近年來,文藝領域也受到一些不良風氣的干擾破壞,出現了一些亂象和問題。對此,我們的文藝工作者要切實強化憂患意識和責任擔當,以強烈的時代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積極貢獻。

  在政治上把握正確方向

  優秀文化藝術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習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文藝的根基在人民,文藝的源泉在人民,文藝的精髓在人民,文藝的前途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能創作生產出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否認或忽視這個導向,鼓吹所謂“純藝術”,必然導致迷失方向、喪失立場。

  文藝工作要發揮好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作用,必須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隻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把藝術追求融入國家發展的洪流之中,才能防止和抵制脫離群眾的傾向,防止和抵制回避現實、脫離生活的傾向,防止和抵制媚俗、低俗、庸俗的傾向,並充分發揮文藝謳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當前,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更加突出,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更加尖銳復雜,文藝工作者應充分認清肩負的崇高責任和神聖使命,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意識、陣地意識、大局意識,認真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在創作中更加鮮明地把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在藝術上堅持繼承創新

  文藝發展史告訴我們,一切優秀的文藝作品,都蘊含有進步的能夠推動社會發展的價值觀主張。同時,那些蘊含有進步價值觀主張的優秀文藝作品也更容易被時代所接受和傳播,使之深入人心。可以說,價值立場從根本上決定著文藝作品的思想穿透力和影響力,決定著文藝作品的品質和境界。我們要善於運用各類文藝形式,生動具體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高質量高水平的作品告訴人們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什麼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生動感人的故事、形象、表演、語言、旋律、書法、繪畫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化表達,可以把先進文化和傳統美德傳遞給廣大受眾,使他們在感動、感悟的審美過程中獲得藝術享受、情感抒發、心靈震撼、思想啟迪、道德升華,並轉化為精神力量和理想信念。

  生活是最原始的基礎,人民是最好的老師。對於藝術家而言,隻有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基層,用真心去體驗群眾的喜怒哀樂,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素材,創作才有基礎。正所謂,生活有了感動,創作才會有沖動﹔深入並感受了生活的細節,創作才會有靈感。與此同時,提高文藝創作水平,還要不斷創新。真正的佳作是沒有樣板和模式的,真正的藝術創作必然是創新的結晶和典范。我們隻有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知識素養,作品才能立意高遠、樣式新穎、內涵豐富﹔我們隻有勤於思考,才能對現實生活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在豐富素材中挖掘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才能讓作品閃爍出藝術的理性光輝,引導人們去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思考未來﹔我們隻有勇於探索,才能在作品樣式上不拘一格,在表現手法上豐富多彩,在藝術風格上展示個性,不斷增強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藝創作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勞動。“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實踐証明,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都是遠離浮躁、拒絕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精益求精鑄就的。文藝工作者必須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藝術定力,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不朽之作。

  習總書記強調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時代,我們還應注重運用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藝語言,來傳達和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形式結合體現時代精神的文藝作品充分表現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大力彰顯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在品行上追求德藝雙馨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文藝工作者要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就要不斷提升道德修養,努力成為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德,是文藝工作者的精神追求、職業操守、思想境界的集中體現,是立身處世之根、人格魅力之本。藝是藝術才華、藝術思想、藝術境界和藝術造詣的集中展現,是文藝工作者成就事業之基、藝術魅力之源。德與藝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人品決定藝品,立藝先要立德。有德而少藝,必然缺乏強烈的藝術感召力和影響力,德就難以彰顯﹔有藝而少德,必然缺乏良好的形象和內涵,更不能正確地反映和體現時代的進步和人民的需要,這樣的藝術便會成為文化之糟粕。惟有德藝雙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藝品相得益彰、行之久遠。縱觀文藝史,凡是那些受人尊敬、廣為贊譽的名家名師,無不以藝術魅力和人格魅力為人師表、昭示后人。他們以高尚的道德追求和高超的藝術造詣,詮釋了德藝雙馨的豐富內涵,樹立了德藝雙馨的光輝形象。

  在當今文化繁榮發展的歷史潮流中,我們文藝工作者要以主人翁的擔當精神來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以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自覺承擔起引領文明道德風尚的社會責任。我們應積極弘揚老一輩藝術家的優良傳統,始終報效祖國、熱愛人民、奉獻社會,始終崇德尚藝、追求真理、反對謬誤,把實現個人藝術追求和促進社會進步有機結合作為畢生信念﹔我們應自覺摒棄銅臭、反對自私,以崇高的價值追求和職業操守,堅持台上台下一樣、人前人后一樣,用人格的力量和作品的質量贏得社會尊重、贏得人民贊譽。

(來源:中國軍網)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在新長征路上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5.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