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牛輝、通訊員李建峰報道:從軍20載,黑龍江省軍區某邊防巡邏艇大隊三級軍士長趙曉寧的口袋裡始終裝有一本“維修寶典”,這是他平時維修船艇機電設備總結的經驗,也是他成長為維修大拿的秘訣。最近,他口袋裡又多了一本“寶典”——《孕婦注意事項》。這本“寶典”,則見証著他與妻子婚后10年終於懷上寶寶幸福的點點滴滴。
1月上旬,轉車從駐地趕往沈陽的趙曉寧,見到妻子諶芯瑩就拉著她的手問這問那,還送上自己親手摘記的“懷孕寶典”,上面工整的字跡見証著他對妻子的細心呵護和濃濃愛意。
“老趙平時話不多,以往都是我在他身邊嘮叨。自從懷上孩子,我倆好像顛倒過來了。”諶芯瑩眼中老公的變化,折射出這個年近40的老邊防對妻子的情和對孩子的渴望。
2004年4月,趙曉寧與諶芯瑩喜結連理。婚后,諶芯瑩千裡迢迢來到祖國北疆支持丈夫工作。轉眼間3年過去了,夫妻倆卻一直沒有懷上寶寶。2008年春節,諶芯瑩體檢時發現自己雙側輸卵管堵塞。醫生說想要孩子最好是做試管嬰兒,但整個流程加上孕檢下來至少也得小半年。趙曉寧是大隊機電專業的“頂梁柱”,怎麼好意思請那麼長時間假陪妻子去治療?
2012年年底,正在船艇修理間忙活的趙曉寧接到大隊通知:總部下了文件專門解決基層部隊官兵不孕不育難題,趙曉寧夫妻可以免費到部隊醫院治療。2013年3月,諶芯瑩被列入沈陽軍區官兵家屬試管嬰兒手術名單,趙曉寧也在大隊黨委的關心下獲批半年“特殊假”,兩人來到解放軍第202醫院接受治療。
“部隊各級領導這樣關心,咱也得讓部隊放心!”在陪同妻子手術的日子裡,趙曉寧時常打電話回大隊詢問保障難題。妻子懷孕靜養期間,他先后3次返回部隊參加工作。趙曉寧利用閑暇搜集整理試管嬰兒孕婦各個階段的注意事項,並抽空在電話裡把這個“懷孕寶典”讀給妻子聽:“胚胎移植后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劇烈運動,多休息……”
趙曉寧告訴記者,負責治療的軍隊醫院精心施治,醫護人員為妻子制訂了詳細的保胎計劃,領導和戰友們送上美好祝福,整個治療過程讓他們感受到組織上濃濃的關愛。
前幾天妻子做完最后一次孕檢后,已返回四川老家待產。預產期是今年5月,恰逢大隊船艇保障任務最繁忙的季節,屆時他肯定不能回去迎接孩子出生了。“到時我會在‘寶典’結尾寫上:感謝各級領導的關心,感謝老婆,我當爸爸了!”說到這兒,趙曉寧笑了起來,笑得格外幸福甜蜜。
上圖:雖然部隊駐地與妻子老家相距千裡,但每次在工作之余看看妻子懷孕的照片,趙曉寧都感到無比幸福。
李建峰攝
吐個槽:各級為基層排憂解難的同時,我們也聽到了官兵這樣的順口溜:挖井吃水份內事,遇到真難繞道走。說的是有的滿足於送點物資,把份內之責當成排憂解難﹔有的隻善於錦上添花,遇到深層次難題繞道走。解什麼樣的難、送怎樣的暖,直接體現著各級轉作風的成效。像不孕不育診治這樣的難題單靠基層難以破解,還需要各級各方繼續合力,才能讓老大難變成暖心事。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