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每當新生入學,一場以“學警種歷史、學警種精神、學警種英模”為主要內容的特色傳統教育,便在武警警種學院拉開帷幕。齊聚這裡的國防生、地方大學生以及合訓分流學員,由此開啟投身警營、鑄魂追夢的成長之旅。
3年培育,收獲幾何?藏族學員普布格桑說:“雄鷹怕折翅,男兒怕喪志。廓清思想迷霧,堅定理想信念,是邁好軍旅第一步的前提和保証。”
1
“對警種部隊的歷史知之愈深,對國防生培養協議上的簽名感觸愈深——那是對祖國許下的錚錚誓言!”這是黃金系學員王洋在日記中寫下的一句話。就在小王入學后的第12天,父親突患重病的噩耗傳來,讓小王一下子亂了方寸,決定不惜違約退伍,“工作可以再換,但父親隻有一個。”
從萌生違約念頭到立志扎根部隊,王洋告訴記者,是父親的苦口婆心和光榮傳統的感召,讓自己逐漸回心轉意。那段日子裡,黃金部隊官兵勇闖無人區,在青海、西藏、新疆和大小興安嶺“四大戰場”創造的無數奇跡,在他心中掀起陣陣波瀾。
院領導告訴記者:“幫助學員踩正軍旅第一個腳印,首先要廓清思想迷霧,撥正人生航向,引導他們樹立胸懷國家胸懷人民的大境界。”
從軍為什麼,簽約圖什麼?圍繞這一話題,每位學員都在個人價值與國家利益的契合點上尋找答案。在特色傳統教育中,大家漸漸校正了價值坐標,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升華。
“脫下時裝,換上軍裝,就要爭當祖國的好兒郎!”交通系學員譚澤陽在教育課上現身說法。出身軍人世家的他,從地方大學畢業后加入交通部隊。臨行前,爺爺將自己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榮獲的軍功章鄭重地交給他。譚澤陽說,揣著這枚軍功章,自己的筋骨裡仿佛加了鐵鑄了鋼。
2
“沒有槍炮,隻有鐵鎬﹔沒有戰壕,隻有泥沼……”交通系一位學員在校園網論壇發的這個帖子,曾引發不少共鳴。
“模糊認識和錯誤觀念的背后,折射出學員對警種部隊的光輝歷史知之不多、感受不深,對警種部隊的神聖使命和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學院政治部領導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新學員摸底考試,一名國防生在“交通部隊前身是什麼”這道題上卡了殼。思來想去,他在卷子上填上了“幾家工程隊”。
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讓不少院領導陷入沉思:愛崗敬業、不辱使命必須從熱愛自己部隊的歷史開始。於是,學院開設“警種歷史講座”,邀請英模講述戰斗故事,大力弘揚特色傳統文化……兩年后,那個在考試中大出洋相的國防生,以優異的表現宣告自己破繭成蝶。
他們還時常組織學員觀看部隊執行急難險重任務的影像資料。雪峰林立、高寒缺氧、風沙肆虐,全長1937公裡的青藏公路,有1900多位筑路官兵長眠於此﹔黃金部隊官兵,幾乎全靠人力將大量鑽機設備等物資搬運到深山之中……在一幕幕紀實畫面前,學員們思緒萬千:究竟該怎樣理解肩上的責任?看著看著,他們的眼睛模糊了﹔想著想著,心中的答案清晰了。
學員宋昊寶動情地告訴記者:“操槍弄炮保衛國家,使命固然神聖﹔修路架橋建設國家,職責同樣光榮!”
3
學員沈子陽曾是狂熱的追星族,聊起歌星、影星、球星頭頭是道。半年下來,他的偶像變成了這樣一些名字——天山守墓人陳俊貴、新時代雷鋒姚虎成、川藏線搶險英雄梁明偉……
心中星陣的變換,折射出價值觀念的轉變。學院黨委分析認為,追什麼樣的星,表面看是個人的事,實則是關系到新時期軍人價值取向偏不偏、人生坐標正不正的時代課題。他們大力宣揚警種部隊英雄模范,讓學員在精神洗禮和心靈蕩滌中,找准自己的榜樣。
比照英模業績,許多學員懂得了“怎麼個活法最有意義”“成為什麼樣的人最有價值”。演講台上,水電系學員薛文超見賢思齊:“高原博士周志東,雪域格桑花趙秀玲,擎起‘世界第一門’的歐陽運華,這些水電部隊的英雄人物宛若滿天星辰,為我照亮了成長之路。”
無名英雄亦動人。黃金部隊官兵在戈壁灘上圍成一圈啃著干饅頭,一名戴著頭燈的戰士臉上糊著厚厚的泥灰,一名手持探測儀的干部背靠萬丈絕壁……一幅幅照片震撼著大家的心靈。學員易友飛曾經視拿高薪開名車住豪宅為成功標志,看完照片,他臉紅了:“甘為人民洒血汗,獻身祖國最風流!”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