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集團軍某旅公開公正營造清風正氣——
敏感事務,扛得住人情干擾
■本報記者 王衛東 周 遠 通訊員 曾吉祥
“老領導,給您解釋一下,今年選拔技術學兵,我們的工作原則是……”3月15日,記者來到第26集團軍某旅政委陳俊青的辦公室,他剛剛放下電話。“一位老領導為親戚當技術學兵的事打招呼,我已經向他說明了情況。隻要符合標准,自然會被選上﹔不符合標准,誰插手也沒用。”
“敏感事務是官兵關注的焦點,如果在人情面前彎了腰,就會損害部隊建設,挫傷官兵積極性。”陳俊青感慨地說,選送一個不合格的學兵,就浪費了一個培養人才的機會﹔提拔表現一般的干部,就會影響優秀干部的干勁。
採訪中,該旅黨委一班人普遍感到,加強作風建設以來,處理敏感事務時出現了兩個變化,一是打電話、遞條子的明顯少了,二是大家在人情面前腰杆明顯硬了。一名旅領導說:“現在處理熱點敏感問題時,我再也不用手機關機‘玩消失’,早出晚歸‘打游擊’了,就算接到人情電話,我也會耐心把有關規定說清楚,不再為說‘辦不了’而糾結煩惱。對自上而下開展從嚴治黨,我打心眼兒裡支持擁護!”
在指揮一連宿舍樓前,張貼著一張電話表,旅領導手機號一一在列。戰士汪曉宇說:“以前領導手機號很難打聽到。現在電話號碼張榜公布,官兵有事就能打電話溝通。”記者登錄旅局域網,“陽光理財公示平台”公示黨委理財情況,其他事務公開信息也都按規定一一公開。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該旅針對干部調整、士官選取、士兵考學提干等8種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事項,及時公布政策規定、標准條件、名額數量等信息,公開組織考核選拔,當場公布成績結果。每逢選拔考核,都邀請紀委和官兵代表現場監考。他們還設置廉政電話和網上首長信箱,接受官兵監督。旅黨委要求在常委宿舍前設置廉政哨、安裝攝像頭,杜絕相互之間吃請、接受他人錢物﹔定期組織班子成員觀看警示教育片,加強黨風廉政教育。
年初干部調整時,該旅干部科科長殷亮接到一位老領導的電話,讓關照其一位親戚。電話中,還未等殷科長把今年干部調整的標准條件、考核結果等介紹完,這位老領導就知趣地挂了電話。
清風正氣滌蕩了“人情風”,讓黨員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工作質量上。去年,某榮譽連隊連長位置空缺,旅黨委考察研究后,破格把素質強、敢作為的排長王懷遠用起來。在王懷遠帶領下,這個連各項成績均名列前茅,連隊在去年底榮立集體二等功。
第40集團軍倡導官兵開展“綠色交往”——
婚喪嫁娶,再不為隨禮勞神
■本報記者 劉建偉 特約記者 石 榴
3月15日,記者在第40集團軍採訪時聽到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前不久,集團軍一位即將赴外單位提升任職的領導,女兒結婚時沒通知任何同事、下屬和戰友,隻由兩家親屬在駐地一家普通酒店舉行了簡朴的儀式。有人感到這位領導“不夠意思”,可他說:“落實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規定,領導干部必須以身作則,否則怎麼帶好部隊。”
曾幾何時,社會上流行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現象,部隊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不少官兵抹不開面子,硬著頭皮參加。一名機關干部說,最多時,他一年參加了近10場婚禮,包括領導的、同事的和基層官兵的。“哪場都不好意思不去,每次都要為隨多少禮合計半天,隨多了自己受不了,隨少了怕別人有意見。”他說,“現在終於不用為這些事操心勞神啦。”
集團軍領導告訴記者,作風建設關乎黨的生死存亡,關乎軍隊戰斗力提高。結合加強作風建設,沈陽軍區制訂了《關於禁止黨員干部大操大辦婚喪等事宜的規定》,要求軍職以上干部操辦婚喪嫁娶事宜報軍區黨委、紀委審查,師職干部報軍級單位黨委、紀委審查,團職干部報師旅級單位黨委、紀委審查,營職以下干部報旅團級單位黨委、紀委審查。集團軍也制訂《綠色交往若干規定》,對婚喪嫁娶、接待陪同等進行細化具體的規范,倡導官兵開展綠色交往。
今年初,該集團軍一名領導的岳父過世,他沒通知任何人,隻有自家親戚張羅參加,連幾名最親近的戰友都不知道。領導干部以身作則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前不久,某部排長翟書偉婚訊傳到官兵耳中,全連官兵動手為他制作了一份特殊賀禮——999顆滿天星,讓他非常感動﹔某炮兵旅5名官兵在大食堂舉辦了一場簡朴卻隆重的集體婚禮﹔某摩步旅一名服役11年的士官結婚沒辦答謝宴,而是帶著新婚妻子將辦答謝宴的錢捐給駐地義工協會,用於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
集團軍官兵感言,這些新變化源於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反“四風”改作風的重拳出擊。移風易俗,久久為功。隨著制度變成自覺,清風正氣集聚的正能量必會大大促進戰斗力建設。
短 評■辛士紅
人情觀不正,人情關難過
安排好的專列,坐還是不坐?清了場的公園,進還是不進?擺好的宴席,吃還是不吃?送來的禮物,收還是不收?面對這些人情“選擇題”,彭德懷元帥一律選擇了后者。
講人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但不能不說,人情文化中也有一些相對落后的東西需要糾正。比如,一些干部認為不請吃喝就是不熱情,不接受宴請就是不友好,不喝上兩杯酒就覺得缺點啥,不送點禮品就覺得難為情。於是,人情之美漸成人情之累,禮尚往來漸成利益交換。
人情觀不正,人情關難過。轉作風,本身就是價值觀的重塑和文化的重建。“人情得足,苦於放縱,快須臾之欲,忘慎罰之義。”盡管領導干部也有七情六欲、人際交往。但人情再濃,也不能高於原則﹔交往再密,也不能僭越法規。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