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特約記者向輝、凌濤報道:“胳膊不能動了,但我的腿還能跑!”第14集團軍某旅近日組織比武競賽時,一連二班班長牛家軍不慎左臂脫臼,但他堅決要求繼續參加5公裡越野比賽。他說:“和戰斗英雄張大權比,我這點傷算啥?”
這個旅是一支誕生於抗日烽火的英雄部隊,在今年的主題教育中,他們收集整理旅史上120名英模人物的先進事跡,牛家軍說的張大權就是其中一位,他在邊境作戰中腹部中彈,腸子流出體外,卻仍然堅持戰斗,直至壯烈犧牲。該旅通過官兵大講堂、英模報告會、動漫故事等方式,引導官兵弘揚英雄部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培塑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樣子。
“放心吧媽媽,我已經懂得了‘戰士’的含義……”記者採訪發現,該旅烈士王建川30多年前寫給母親的戰地詩,被許多官兵抄在教育筆記本上。這位受到習主席稱贊的英雄戰士,成為官兵心中的標杆。“怎樣當兵,當什麼樣的兵”,官兵們圍繞王建川的成長經歷展開討論辨析,理解感悟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標准要求。
傳承紅色基因、爭當英雄傳人。該旅邀請在軍區比武中摘金奪銀的排長黃池、魯甸地震時堅守救災一線的上等兵余才皓等先進典型,走上講台現身說法。大學生士兵毛天彥說:“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榜樣就在身邊,我們學起來不抽象,做起來有方向。”
旅黨委帶領官兵對照120名英模人物的精神追求、能力素質、道德情操進行自查自糾,人人制訂改進提高的“路線圖”。新戰士李鬆告訴記者,他入伍后發現自己考軍校希望渺茫,一度思想消沉。主題教育中,雙目失明的戰斗英雄史光柱成長為著名作家的故事讓他深受觸動。在指導員幫助下,他修正了自己的成長目標。前不久,李鬆順利入選旅偵察兵集訓隊,離自己的軍旅夢想又近了一步。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