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人才“進不來”,內部人才“不夠用”﹔現有人才“不夠優”,優秀人才“接不上”……“人才荒”是許多醫院頭疼的問題。面對這些困局,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沒有固守現狀,更沒有退縮,而是巧立思路,打造出一支作風、業務雙過硬的醫學人才隊伍。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成立的全軍戰創傷救治與康復培訓基地、神經外科被評為全軍專病中心……這所醫院在多個領域捷報頻傳。
“這得益於人才的支撐。”該院領導介紹說,醫院將院內人才資源作為核心,讓其“長劍出鞘”,如充分發揮“燒傷戰線的突擊尖兵”柴家科、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等專家的引領作用,帶動人才隊伍建設。同時,還與上級部門、國內外知名高校及醫院的專家“三劍合璧”,群策群力,盤活人才資源。
“人才引進是人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單靠幾個人‘發力’不行,必須充實各方面人才,才能各顯神通,讓事業的舞台充滿活力。”近年來,該院通過協調解放軍總醫院專家代理科室領導、代理高職專家等形式發展科室。同時吸引具有“一招鮮”“一把刀”的社會優秀人才,使醫院科室實力大大提升。護士李倩欣喜地說:“向內外部專家學習,可以讓我隨時‘充電’。”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要出國培訓並不容易,專業基礎、科研攻關能力和英語的聽、說、讀、寫都是考核的內容。”被確定為赴美國培訓人員之一的婦產科副主任沈文潔說,“過五關、斬六將,我才獲得這次機會。”
據悉,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固定培訓基地,選派優秀專家技術骨干前往接受培訓,全程進行監督和考核,這是該院在人才培育機制上的一大創舉。3年來,醫院先后安排8名管理人員和40多名護士長出國培訓學習。
“人才隊伍建設,不僅要依靠自身長期學習,還要有科學的培育機制,借助多種培育方式,實現人才隊伍的持續健康發展。”醫院政治部主任王軍說,醫院針對科室主任的能力素質需要,量身訂制培訓內容,通過“科室領導”這個關鍵點的能力提升,帶動科室團隊活力。同時,組織高職資格人員在任命前到急救部輪轉,全面提高綜合醫學救治能力﹔選派中高級專業技術干部到邊遠、艱苦地區部隊代職,深入基層接受鍛煉。
實施人才激勵機制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全國中青年科技之星2名……這些閃光的數字,是該院人才激勵政策的印証。
健全“聘”與“用”的機制。2006年以來,醫院開展科室領導競聘上崗,制定中期、屆滿考核辦法,並將考評結果全部公開。近年來,該院先后組織科室領導競聘6場次,117人走上了科室領導崗位,6名科室領導、3名護士長因排名靠后被解聘下崗。
健全“考”與“用”的機制。集中組織專業技術干部考評。採取個人述職、民主測評、組織評價等多種方式,對臨床部530余名專業技術干部進行考評,並在職稱任用等方面對考評優秀的予以政策傾斜。
醫院通過擇優與汰劣,對取得重大成果和做出特別貢獻者予以重獎,在調職調級、評功評獎、課題申報等方面向一線醫護人員傾斜,形成靠素質立身、靠業績進步的導向,有效增強了人才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下圖:該院機動衛勤分隊正在進行衛勤保障演練。毛會彬攝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