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謖失街亭說干部作風

閆會作

2015年04月16日04:18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從馬謖失街亭說干部作風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故事。因為街亭的失守,諸葛亮不得不忍痛斬了自己的愛將馬謖。正面看,這反映出諸葛亮的從嚴治軍不徇私情﹔反面看,則是關鍵時刻用人不當的典型實例。用錯一個人,敗了一場仗,至今仍不失警示意義。

  事實証明,馬謖只是個好謀臣,並非帶兵打仗的良將。特別是作風上明顯的瑕疵,讓劉備死都不放心,彌留之際一再叮囑“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諸葛亮的才智尚且不能准確識別將領作風的虛實,關鍵時刻出現誤識誤用,更証明了作風問題具有極強的隱蔽性,考量其虛實真偽難度之大了。

  作風是一種做人做事態度,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人把理論知識和能力運用於實踐的行為。表現的是理論與實踐相符的能力、言與行相統一的程度、局部服從大局的覺悟、表態與執行合拍的品德,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而對其虛實真偽的識別與判斷,卻常常受一時的主觀印象左右。從紙上談兵的趙括到失了街亭的馬謖,前者有趙母力阻其帶兵作戰,后者有劉備遺言提醒,按理說都是對兩人非常了解熟悉的人的建議,之所以悲劇仍然發生,就是因為影響判別一個人作風的因素太多,偶然性較大。

  作風是人品官德的體現,其虛實真偽的識別很難不受情感的左右。因為是親近者、身邊人,知根知底﹔因為是戰友同事、老鄉朋友,情意投緣﹔因為會說話能辦事,善解人意、奉迎得體﹔或是因為理論水平高,善思維能分析等等,這些因素使得即便像諸葛亮這樣被后世當神奉的人,都難以避免受情感的左右,作出錯誤的判斷,可見對干部作風的判別難度之大了。

  以古鑒今,干部隊伍特別是軍隊干部隊伍的作風建設是事關未來戰爭勝敗的要害。要建設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部隊,干部作風培養尤為關鍵。所以,當如古人所說,觀操守在利害時,觀修養在紛華時﹔要注重廣開言路,大范圍選人,防止以偏概全﹔要歷史地看人,既看眼前也看過去,既看優勢也看弱項,防止一俊遮百丑﹔要完善程序,程序雖不能決定人的作風,但可以防止個人說了算,避免“帶病”上崗﹔要建立競爭比較機制,在理論與實踐結合、思想與行動考量、品德與操行評定、個人與團隊配合中,准確判別干部的作風和素質。

  以德為先,用人所長,讓有不同優勢的人在相應的崗位上施展才華,讓各種人才都有用武之地,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當兵打仗上,才能避免未來戰場上“失街亭”的悲劇發生。

(來源:中國軍網)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