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法國“陣風”戰機
據法國《解放報》網站4月11日報道,印度總理莫迪當天在巴黎宣布向法國購買36架“陣風”戰斗機,相關的合同條款正在商談之中。項目金額預計將超46.8億美元。單架1.3億美元的天價,與美國空軍採購正宗五代機F-35A的價錢不相上下,而“陣風”不過是一種“四代半”戰機。印度人不僅“有錢”而且“任性”,要求這36架戰機是立刻可用狀態,並在60天內交付。
從2012年110億美元買126架的意向合同,到如今46.8億買36架,盡管物價飛漲,但印度似乎是“陣風”的死忠粉,痴心不改,讓這種在國際市場上備受冷遇的戰機受寵若驚。
那麼問題來了——印度不是在和俄羅斯聯合研制五代機FGFA嗎?這邊又大張旗鼓買巨貴的“陣風”,究竟哪種戰機是未來印度空軍的主角?
錢報智庫、功勛試飛員兼空軍理論專家徐勇凌接受錢報專訪時解釋道,俄印五代機項目狀況頻出,讓印度非常糾結,為了“不吊死在一棵樹上”,不得不接受法國達索公司的一再漲價,好歹有一種還過得去的戰機作為底線。
不過在徐勇凌看來,同樣作為過渡性的戰機,與中國擬採購的蘇-35相比,“陣風”要“差得遠了”。
快刀斬亂麻:總理親自出馬拍板搞定
上周五,印度要求法國盡快提供36架“隨時可出廠”的“陣風”。這個數字,比項目原標書擬定的18架增加了一倍。
2012年2月,印度空軍126架中型多用途戰機採購大單塵埃落定,“陣風”最終以不到9000萬美元的低單價贏得總價值110億美元的合同,除18架將從法國進口外,剩余108架將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組裝。
一年前,採購合同幾乎完成了90%,技術轉讓、補償等等都已就緒,這項舉世矚目的軍售卻因定價和擔保問題陷入泥潭。達索公司不停漲價,理由是HAL制造每架戰斗機“所需的工時大大增加”,並且達索不願為108架HAL生產的“陣風”作擔保。顯然,達索對HAL維護飛機“一修就摔”的記錄並不陌生。
僵局獲得突破,得益於兩國領導人直接會晤,莫迪與奧朗德直接簽署一項“政府間協議”,據雙方的聯合聲明稱,達成的條件要比與達索談判的條件“更好”。
法國國防部人士透露,莫迪在巴黎宣布的新協議與最初的談判無關,在36架“陣風”銷售合同簽訂后,目前正在商談的組裝合同中戰機數量可能“會出現變化”。
望穿秋水:老爺戰機快要撐不住了
自2014年上台以來,莫迪一直希望通過從法國直接購買戰斗機。這不僅符合這位新總理一貫雷厲風行的個人風格,也是形勢所迫,因為印度空軍現役的戰斗機有一半都將在2024年前退役。
目前,印度空軍擁有58架米格-29戰斗機,49架幻影2000,而新型的蘇-30MKI則多達172架,共約280架四代機。此外還有245架二代的米格-21戰斗機和85架三代的米格-27ML戰斗轟炸機,均已十分老舊,以印度空軍低下的維護水平,這兩種老飛機上了天隨時可能摔下來。
而印度國產的LCA“光輝”戰斗機經過30年漫長“懷胎”依舊不靠譜,因性能過時被印度空軍再次拒絕。但這畢竟是自家的孩子,迫於政治壓力,印度空軍隻好接收一個中隊的LCA。
急於更新主力機群的印度,開始將現役米格-29升級為米格-29UPG型,將幻影2000升級到幻影2000-5Mk2。不過,這僅僅是升級幻影2000的雷達航電設備,法國人的要價居然高達5000萬美元一架,比買一架全新的“梟龍”還貴!
由於“陣風”不僅能空戰、能對地空襲,還會反艦攻擊,遠程截擊也能勉強干一干,改一改還能從航母上起降,有了這般“全能高手”印度就能替換掉國土防空的米格-21和對地攻擊的米格-27這些“老爺機”,縮減機隊規模同時還能強化戰斗力。
投桃報李:俄美靠不住,法國才夠朋友
誰都不否認“陣風”是一款好飛機,但它在國際上一直乏人問津,如今拿下印度大單,難免有些出人意料。
“從1970年代以后,印度空軍一直是俄式戰機的大客戶。”徐勇凌告訴記者,近10多年來,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蘇-30MKI各種毛病頻出,可靠性低下,偏偏配件價格猛漲,變得像奔馳車一樣“買得起養不起”,導致印軍蘇-30MKI大面積“趴窩”,出動率往往不足50%。
徐勇凌透露,本來印度對五代機服役前的過渡戰機首選是蘇-35。“但這樣一來,吃了虧的印度對俄羅斯漸生不滿,想另尋賣家,給俄一點顏色瞧瞧。”
另一方面,俄羅斯自己的T-50狀況不斷,在T-50基礎上發展的俄印五代機項目FGFA更是舉步維艱,印度人心裡沒底,這是促使他們買“陣風”的另一個因素。
印度於1998年進行核試驗后,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制裁,法國卻不支持美國,反而接連同印度簽訂了3筆軍火訂單——出售6艘鲉魚級潛艇、升級51架幻影2000以及出售490枚“米卡”空空導彈。
正是由於法國曾雪中送炭,印度才會覺得法國比美國“靠得住、夠朋友”,從而投桃報李。至於被達索“狠宰一刀”,那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無奈了。
解析
印度空軍緊盯鄰國
中巴戰機PK陣風
作為“四代半戰機”的鼻祖“歐洲雙風”之一,法國“陣風”已經享譽全球20年。
當“陣風”刮到南亞次大陸,首當其沖感受其鋒芒的是巴基斯坦空軍。印度空軍與巴基斯坦空軍的力量對比,以及更大程度上與中國空軍的力量對比,一直是印度空軍重點關注的對象。媒體普遍認為,“陣風”戰機未來將先后部署在印度西部和東部邊境地區。
那麼,巴鐵和中國現有主力戰機與印度“陣風”比較,有何高下之分?目前,巴基斯坦裝備的一線戰機主要有美國F-16和中國產“梟龍”(JF-17),中國戰機則以“殲-10”為主。如果僅從性能數據上進行比較,F-16服役較早,目前已處在即將被“陣風”這一級別戰機取代的位置。國產“殲-10”的氣動布局與陣風戰機很相似,但在航電設備、發動機性能等方面均不及后者。而“梟龍”作為輕型戰機,其綜合性能更是不及“陣風”。
不過, “陣風”與其他同級別戰機相比,其真正“獨門絕招”是使用ASMP-A導彈實施核打擊。印度與巴基斯坦都已擁有核武器,因此哪一方的投送手段更加有效,哪一方就可以在核威懾甚至核打擊能力方面佔據上風。
據超級大本營軍事網站主編李小健介紹,作為中型雙發戰機,“陣風”的近距耦合鴨式布局與中國的殲-10甚至殲-20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的空戰推重比達到1.1,出色的瞬間盤旋角速度使其身手敏捷,而RBE2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讓它耳聰目明。此外,多達14個挂點使其多功能性突出,最大內外油總量可達12噸,賦予其優秀的遠程突襲能力。
作為四代機的一員,“陣風”雖有局部隱身措施,但無法與五代機相比,面對未來的殲-20、殲-31當然處於下風。而在與四代半戰機切磋時,因為雷達性能受小口徑的瓶頸限制,面對中國殲-11D、殲-16等重型戰機,“陣風”隱身上的些許優勢很容易被對手大功率AESA壓倒性的、蠻不講理的電磁干擾所抵消,而導彈射程上吃虧可能使“陣風”的飛行員首先聽到“導彈逼近”的警告聲而命懸一線,這種劣勢會對飛行員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本報記者 屠晨昕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