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背景
按照年度軍事訓練計劃,各部隊野外駐訓已陸續展開。野外安營扎寨,住、水、電、暖等野營保障被提上日程,其保障水平不僅關乎官兵生活質量,更是保証打勝仗的必要條件。水是生命之源,據測算,每個士兵每天保証15升水才能進行正常作戰,許多裝備也離不開水。近年來,我軍配發了野戰淨水車、運水車、儲水袋、單兵淨水器、檢水檢毒箱、飲水消毒丸(片)等,這些裝備在部隊的使用運行情況如何?記者深入野外駐訓地進行了調查。
野戰水保障到底難在哪裡?
●給水裝備野戰屬性不夠
●淨水器材藥劑功能單一
●野戰取水技能有待提高
4月中旬,豫北某駐訓場,正在組織對抗演練的第54集團軍某師官兵利用休整間隙抓緊補水。
“高強度訓練后,人體水消耗量是一般條件下的數倍。”某機步團營長劉賀亭說,打起仗來怕吃不上飯,但更怕的是喝不上水。
“戰場上除了飲用水,制炊要用水,通過染毒地帶后洗消也需要大量的水。”該團領導介紹,軍隊耗水量還隨著現代化程度提高而增大。資料顯示,美軍一個裝甲師的耗水量遠遠超過一個純步兵師。
該師團級單位配有淨水車、運水車等給水裝備,單兵也配發了淨水器、飲水消毒丸等器材藥劑。記者不禁問:野戰水保障到底難在哪裡?
該團軍需股股長柴金亭介紹說,野外駐訓部隊要經常深入深山密林等復雜陌生地域,可配發的運水車爬坡能力弱、機動性不強,把水送到陣地前沿比較困難。
“野戰屬性”不強的不只是給水車。該團給水車駕駛員劉博告訴記者,車上攜帶有若干個大型儲水袋,但是很容易損壞。有次執行運水任務,一路上非常顛簸,結果行駛途中水袋底部就被磨破導致漏水。
“保養維修也是個難題。”該團上士修理工畢樹文說,某型野戰淨水車能消毒、能過濾,池塘、河流、淤泥水經過淨化都能達到純淨水標准。可這種裝備持續工作時間短,隔段時間就要進行保養維護,一旦淨水部件損壞隻有專業人員才能處置。
遇到完全無供水依托的惡劣環境,自然水源就成了必然選擇。中士班長王磊告訴記者,每次演習都會配發定量的飲水消毒丸,其主要成分是氯,雖說消毒效果不錯,但味道實在讓人受不了。還有一種消毒片隻能殺菌不能消毒,水源一旦被生化武器、毒性物質污染,隻能“望水興嘆”。
採訪中,官兵“吐槽”的熱點還包括軍用水壺。比如,儲水量不足,天氣炎熱時一壺水很快就見底了﹔不具備保溫功能,冬訓時水很容易凍成“冰疙瘩”﹔灌裝慢,背帶細,奔跑時間長會勒肩膀。
“隨著生態環境變化和灌溉技術發展,部分駐訓地的深井、河流枯竭,野外水源尋找更加困難。”某團政委謝天平說,這就要求官兵具備很強的野戰取水技能,但一些單位訓練中忽視野戰生存技能訓練,偏訓漏訓現象比較突出。
野戰水怎樣才能暢通無阻?
●加大給水裝備用管力度
●強化野戰用水實用技能
●提高戰場水資源利用率
隨著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部隊野營駐訓地點更加分散、地域陌生復雜、時間跨度拉長,野戰水保障已經成為練兵重要課題。從去年起,該師對此展開了探索實踐。
持續加大給水裝備的用管力度。逢演訓拉動,他們都把淨水車、運水車等裝備列入出動計劃、檢驗作戰效能,採集裝備持續工作時間、淨水效能等作戰數據近千組,積累了裝備實戰運用經驗。同時,該師與廠家建立定點培訓機制,培養了30名特種裝備維修人才,採取向上級請領、自主採購等方式,更新了千余套單兵淨水器材。
為全面提高器材操作使用能力,他們分派師醫院骨干深入各部隊,講解常用淨水、消毒器材和藥品的工作原理、操作使用要領,增強操作應用訓練實效。師保障部還制訂《野戰水保障訓練考評細則》,組織強化訓練和全面考核,打造取水、運水、儲水、淨水、用水保障鏈。
“打起仗來,斷水是常態,這樣做就是要逼著大家學會在野戰環境下找水、檢水和淨水。”師保障部部長汪中華說,全師部隊還依托野外駐訓強化野戰生存訓練,讓官兵學會利用自制器材過濾池塘水、收集露水等十余種實用技能。
戰場水貴如油,要提高對戰場水資源的利用率。“喝水也應該掌握好時機、方法和規律。氣溫較高時,一次補充水分過量容易造成身體鹽分丟失……”某機步團上士劉檢介紹,團裡總結出了戰斗前、戰斗中和戰斗后的補水時機和補水量,用水更加科學合理。
野戰水保障如何不斷改進?
●期待裝備配至作戰分隊
●完善設計更加貼近實戰
●呼喚供水手段多元發展
現代戰爭戰場縱深大、戰斗節奏快,給水裝備機動性能好壞關乎戰場前送效率。該師軍需科助理張東杰建議,將現行輪式給水裝備換裝為履帶式並加裝裝甲防護,直接配發到營級作戰分隊,有效提升戰場縱深機動保障能力。
檢水檢毒是野外選擇水源的關鍵程序。目前,隻有師團一級具備全面檢水檢毒能力,處於戰場前沿的基層分隊隻能檢驗部分指標,大多憑目測和經驗判斷水質。師防疫所所長蔡偉說,目前配備的某型檢水檢毒箱存在操作程序繁瑣、定性不准確等問題,大部分水質化驗指標要靠肉眼來判讀。如果配發電子檢水檢毒儀器,監測效率將大大提高。
水壺是官兵作戰訓練的貼身之物。不少官兵建議,在功能設計上最好能兼顧飯盒、單兵小鍋等其它實戰需要﹔在材質選擇上,除了考慮重量和硬度最好兼顧導熱性,甚至配發嚴寒天候專用的保溫水壺﹔在配件方面,如果增加一根軟管執行任務時吸取將更加方便。
師修理營中士王磊建議,對於執行偵察、潛伏等特殊作戰任務的分隊,不妨配發軟體水袋。還可以在水壺外套上設計一些暗格,用來存放抗菌素或者淨水碇,甚至研制有單兵淨水裝置的特種軍用水壺,滿足特種作戰需求。
“現在,市場上很多戶外儲水器材很實用,我們不妨借鑒其設計理念。”某團上士樊伊國告訴記者,他網購了一套可折疊水壺和戶外水袋,必要時還可作為淋浴裝置。
採訪中,官兵還建議野戰供水手段發展應該更加多元化。針對野戰供水難分發、難採集的問題,建議研制配發野戰飲用水封裝系統和水袋封裝系統,可批量封裝袋裝飲用水,提高戰場用水保障效益﹔配發便攜式單兵飲水檢毒器、過濾器和制式的露水收集器等,提高復雜惡劣戰場環境下的保障能力。
配圖攝影:張冬青
圖表設計:方 漢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