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盯著戰場 授課連著打仗

吳 旭

2015年04月24日04:59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眼睛盯著戰場 授課連著打仗

  去年盛夏,位於西南某地的某訓練基地內,一名“老兵”正緊張地測試某新型防空導彈的性能數據。隻見他從導彈戰車上爬上爬下,一邊測量一邊向戰士們講解操作原理。

  這名“老兵”,就是我軍防空兵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全國優秀教師、防空兵學院導彈系教授萬明杰。他自己已記不清,這是第多少次來部隊一線進行調研和實踐。

  三十年軍旅筑夢,二十六載講台躬耕。萬明杰始終保持心系戰場、蓄勢待發的沖鋒姿態。他身在講台,但目光永遠投向戰場!

  學生們說——

  他的眼睛裡裝著戰場,講課緊扣作戰需求

  這是一堂別開生面的授課。

  “2號區域發現敵機兩架”“雷達交替開機,注意隱蔽”……鎖定目標后,導彈迅速發射。呼嘯聲中,隻見大屏幕上出現了兩個代表戰機被擊落的圓圈交叉圖標。

  一場備受關注的防空兵指揮對抗演練正在防空兵學院展開。演練場外的課堂內,學員們聚精會神地觀看演練錄像。隨著萬明杰的教鞭抖動,大家的心忽上忽下。

  課堂,竟設在了演練現場!

  學員們清楚記得,類似這樣課堂設在戰場、授課連著打仗的場景,在萬明杰的執教中十分常見。學員們常常感嘆:聽萬教授的課,腦子累身子疲,但很解渴!他的眼睛裡裝著戰場,講課緊扣作戰需求。

  好教師不僅是信息源,更應當是思想源。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萬明杰沒少下功夫。多年來,他參與全軍重大科研和演訓任務30余項,緊貼部隊實際更新教學內容,所編寫的200多份教案中沒有一份相同。

  “教員若是不能直面學員的困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就是失職甚至是瀆職。”萬明杰這樣說更這樣做。一次,課堂上大家討論:近年來大型防空導彈大量列裝,自己所學便攜式防空導彈射程近、威力小,上了戰場作用有多大?

  萬明杰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起了利比亞戰爭。“盡管利比亞的防空體系不夠健全,但其2萬多具便攜式導彈,對低空飛行的各類飛行器構成了較大威脅……”翔實的數據、鮮活的講述、嚴密的分析,令學員們豁然開朗。

  多年來,萬明杰帶出了一大批全軍有影響的優秀指揮和技術人才,眾多學員成長為防空部隊的“指揮員標兵”“金牌射手”。

  官兵們說——

  他的眼裡揉不得沙子,用不上的科研從來不搞

  2014年秋,濰北靶場,一場防空對抗演練正酣。導彈劃破長空,“敵機”被當場擊毀。

  走出陣地,第13集團軍某導彈營營長何慶勇感嘆:“多虧萬教授給導彈驅散‘迷霧’,我們才能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克敵制勝。”

  時針撥回2007年。一次演習中,紅方導彈蓄勢待發,雷達卻在藍方強電磁干擾下丟失目標,錯失了最佳戰機。“知道是干擾也防不住,這仗敗得憋屈。”參演官兵的一句抱怨刺痛了萬明杰的心,也堅定了他攻克難關的決心。

  隨后3年間,萬明杰開始輾轉演訓場和實驗室,累計行程數萬公裡,採集數據、建立模型、反復實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萬明杰主導的《車載式地空導彈干擾訓練系統》終於研制成功並投入使用,相關著作也相繼問世,研究成果得到上級肯定。同行專家表示,萬明杰的研究有效解決了多種型號導彈受到電磁干擾而“致盲”的問題,推動了防空兵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進入新階段。

  每年,萬明杰都會深入一線作戰部隊實地調研,在演訓現場聽官兵對裝備、對戰法的心裡話、“牢騷話”。熟悉萬明杰的官兵深知,他的眼裡揉不得沙子,用不上的科研從來不搞。

  2012年,某新型導彈定型后逐漸列裝部隊,但因缺乏相關教材和保障資料,影響了日常訓練。憂心忡忡間,官兵打來電話向萬明杰求助。

  時間緊迫。面對無裝備、無圖紙、無資料的“三無”狀況,萬明杰帶領6名教員打起背包住進工廠。3個月下來,他們不分白天黑夜整理出上萬份圖紙資料,編成多本保障流程圖表傳回部隊。半年之后,多個導彈部隊駕馭該型裝備在演習中大顯身手。

  戰友們說——

  他的眼界對接未來,千方百計為人才培養蓄能

  2006年11月,一紙任命將萬明杰調整為學院導彈測控教研室主任。捧著手中花名冊,體會其中傳遞的信息,萬明杰頓感壓力如山,一夜未眠。

  全教研室29人,導彈專業出身的不到三分之一,碩士以上學歷的不到三分之一,講師以上職稱的不到三分之一……教員隊伍專業薄弱、經驗缺乏,成為擺在他面前最大的難題。

  有人勸他:你已經名聲在外,搞好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即可﹔年紀也不小了,精力有限,教研室的事差不多就行了。可萬明杰意識到,人才培養等不起、慢不得,他下定決心要改變教研室的面貌。他讓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年輕教員擔任專業教室建設負責人、重點課題組組長﹔安排理論基礎較好的教員學習新型裝備,為新裝備教學做好人才和知識儲備。

  萬明杰擔任教研室主任期間,教研室共派出89人次到部隊、工廠、研究所學習代職,推送14人次出國留學、讀研深造。不管教研室事情多急多忙,萬明杰都沒有提前召回過一人。

  2007年6月,正值教研室《地空導彈制導技術》課程進入參評軍隊院校優質課程的關鍵時期,可2名骨干人員突然生病住院,有人建議把在部隊代職的教研尖子董翔宇召回。萬明杰沒有採納,而是自己帶領團隊夜以繼日攻堅克難。一個月后,課程申報成功,可他的體重急劇下降到不足百斤。

  每每念及此事,已成為學科帶頭人的董翔宇由衷說道:“他的眼界對接未來,千方百計為人才培養蓄能。跟著萬教授干,暖心又受益。”

  近年來,萬明杰所在教研室已有6人獲軍隊院校育才獎,上百人次獲軍隊科技進步獎,教研室還被評為“總參人才培養先進單位”,4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左上圖:萬明杰(中)指導研究生學員進行科研攻關。李廣東攝

  主人公小傳:萬明杰,防空兵學院導彈系教授,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對象、總參優秀中青年專家,獲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參與30余項重大科研及演訓任務,兩次榮立二等功,其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國家精品課程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來源:中國軍網)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黃坤明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工作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