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吃的苦受用一輩子

陳 孟

2015年05月05日04:06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當兵吃的苦受用一輩子

  編輯同志:

  近日,退伍女兵羅穎怡在母親庾愛蓮的帶領下,來到媽媽曾經當兵的老連隊——廣州軍區某通信團長話連,與官兵共同回憶連隊光榮歷史,一起感受軍營火熱生活。記者了解到,庾愛蓮今年48歲,1989年從該連退伍。女兒羅穎怡在上大學半年后,於2011年投筆從戎,成為一名光榮的通信兵,前年退伍后返回大學繼續就讀。在與大家的交流中,母女倆發現部分戰士對當兵意義認識不清,於是,羅穎怡自告奮勇,結合自己求學、當兵的經歷,為大家作了一次“珍惜軍旅生涯”的教育輔導,幫助官兵澄清了模糊認識,使大家認識到軍旅生涯對於人生成長歷練的價值,課后官兵普遍感到有觸動、受啟發。

  當前,基層戰士以90后甚至95后青年為主,大多是獨生子女,入伍前生活閱歷單一、吃苦受累較少、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少數同志來到部隊后對嚴格緊張的軍營生活難以適應,對部隊管理有時難以理解,認為軍營生活枯燥,當兵意義不大,羅穎怡以“過來人”的視角,從性格、態度、認識等方面解讀了“好好當兵”對人生成長的意義。她的發言語言平實,可親、可信、可鑒。經其本人同意,我們整理了羅穎怡的發言並推薦給軍報,以期對廣大基層官兵有所啟示。

  吳艷美 本報特約記者 陳 孟

  我雖然離開部隊一年多,但剛才看到你們整隊呼號、飯前唱歌,仿佛又回到了當兵的日子,再次感到這段時光已成為最難忘的回憶,深深地鐫刻在我人生旅途中,增添了我生命的底色。如果說部隊是個“圍城”,那麼,從踏入到走出,歷數此間風景,我感到最美的依然在軍營。

  母親常常對我講起她自己當兵的經歷。我成長在城市,自幼物質生活條件優越,盡管能從母親言語間感受到她希望我當兵的期許,但母親對軍營這種深厚感情,當時我既不理解也不向往。

  2012年8月,我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以為能就此斷了母親讓我當兵的念想,心裡還挺高興。象牙塔中的生活是自由的,可僅僅4個月過去了,對於人生積澱、體悟不夠的年輕人來說,迷惘、彷徨如期而至,我感到自己找不到前行的目標,對未來惶恐。這時,母親殷切的期許和當兵時的颯爽照片浮現在我腦海。經過深思熟慮,我定下決心:到部隊去尋找我的青春夢想!

  到部隊的新鮮勁過后,不拘小節的我頻頻犯錯:去哪不知道打招呼,做事沒有條理,就連打掃衛生,我都因打掃先后順序不對被班長批評。開始我還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不過是些個人小節,不值得小題大做。直到有一次,因我而起的業務分析會徹底改變了我。

  那天,我在值班時,聽錯了一個電話,導致通報用戶錯情,引發了一次“通信事故”。為此,全連進行報話業務整頓。“又不是在打仗,聽錯了一個人聲音有這麼嚴重嗎?”連隊如此“興師動眾”,我頗不以為然。

  報話業務分析會上,與我輕描淡寫的說明情況相比,班長卻就自己沒有第一時間掌握情況、對重要用戶缺乏敏感性、平時對我電話接轉原則教得不多、聽音知人訓練不夠等6個方面問題細致剖析,為這次事故給連隊抹黑自責不已。其他話務員也針對問題,認真提出相似聲音、使用同一部電話的多個用戶組對聽、提高聲音辨識度等10多條訓練方法和接轉技巧。

  開會期間,無人責怪我的過失損害了團隊聲譽,但每個人都在努力補救、真誠獻言。那一刻,我認識到我們是一個集體,這裡沒有自我,人人都是戰斗力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一個人的過失,就是對整體的損害。而一個優秀的人,之所以在很多方面都能出色,大部分並非源於自身的天賦異稟,而是來自於她們做人做事的態度。

  退伍后,面對已經放下兩年的大學課程,我已經落后其他同學很多,但是同學們不僅沒有看不起我,反而很敬佩我,因為他們看到了特別刻苦、特別努力的我,這種頑強對他們來說既難以做到,更難以堅持。有人問我,是什麼給了我力量,讓我能如此嚴格自律。我告訴他們,正是部隊生活的鍛煉,培育了我吃苦精神和堅強毅力,讓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股鑽勁。

  現在,我回憶梳理當兵的這段日子帶給我什麼:對人生更有目標,並能理性規劃,努力追求。這些變化都得益於在部隊的點滴培養,在組織隊列訓練、檢查內務秩序、值“特殊班”等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提升了組織思維,鍛煉了管理能力。這些事當初做時感覺是小事,可當我回到學校,組織學校一個大型活動,我頭腦清醒、思路清晰、忙而不亂的完成任務,受到周圍人的贊譽時,才感覺到由於部隊日常點滴的養成與訓練,原本害羞內向的我在綜合素質上已經比同學們高了。

  我理解你們中一些人,到部隊后感覺管理嚴格,訓練艱苦,從而感到痛苦。痛苦是因為部隊在培養雕琢我們的過程中,要打磨掉不良習慣,培塑優秀品質,帶來的陣痛,有人“身處廬山”,隻沉醉在這陣痛的痛苦裡,卻沒意識到自身素質在打磨中提高。等到離開部隊那一天,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環境中,才發現自己已經進步了那麼多。如同穿越時光,風雨沉澱,音容笑貌猶似昨日,晨風夕月已非從前。

  當兵讓女兒學會了成長

  ■庾愛蓮

  我當了3年兵,卻感覺自己一生都是一個兵。人生越往后走,越感謝當初那段難忘的部隊歲月,讓女兒去當兵的信念也就越強烈。女兒當兵回來后,變化非常大。當兵前,我為她做飯、收拾房間,她都覺得很自然。退伍后,她不但對我為她做的事情心存感激,還會主動替我分擔生活難題、幫忙做家務,是部隊生活讓她學會了分享,學會了協作,學會了擔當。更可貴的是,她的意志力得到了錘煉,溝通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能夠面對各類挑戰,理性穩妥地去努力實現目標。這就是我讓她當兵的初衷,有夢想,有真情,有擔當,這些都是她沉澱好此后人生路的源頭活水。

(來源:中國軍網)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黃坤明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工作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