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軍稱他“不老神話”
給外國隊頒發冠軍獎杯,賽會主席、哈薩克斯坦少將比然諾夫並不情願。然而,當得知中國隊的隊長兼隊員黎登貴已經36歲后,他決定以一名職業軍人的身份親自向黎登貴表達敬意。
“36歲的特種兵,不老的神話!”慶功宴上,黎登貴作為“金鷹—2013”國際特種兵比武參賽隊員,唯一受邀坐上了主賓桌。席間,比然諾夫少將頻頻對黎登貴豎起大拇指。
盛名之下,黎登貴受之無愧。5天4夜,古老的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草原的日出日落,見証了這名已經36歲“高齡”的中國特種兵的征戰圖騰。
三人組合射擊,輪到中國隊上場時,草原突然卷起狂風,滂沱大雨讓他們睜不開眼,步槍的砧孔和防風鏡全被雨水霧化。“這種鬼天氣,中國軍人敢打嗎?”外軍同行投來質疑目光。
黎登貴當機立斷,招呼隊友調整標尺、抬頭猛吹砧孔、低頭瞬間連開4槍,槍聲未落,砧孔又重新織上雨帘……當裁判宣布打出了4A的成績時,外軍都情不自禁地為中國隊起立鼓掌。
這還不算,5公裡偵察兵小道,主辦方臨時在最后階段增設“打撈彈藥箱”的高難度課目:潛入2.5米深的湖底,撈運30公斤重的彈藥箱。幾名極度疲勞的外軍隊員想硬拼,結果下水后因體力不支,反被救生員撈了起來。
在足球場大的湖裡打撈一個彈藥箱,無異於大海撈針。“走!”黎登貴背著12公斤重的武器裝備帶頭潛入湖底,3名隊友相繼扑通入水。出入水10次后,黎登貴終於摸到了彈藥箱,一個漂亮的海豚式蹬地打腿動作,將沉重的彈藥箱托出水面。
“不可思議!”在黎登貴的帶領下,中國隊團結得就像一個人在戰斗。橡皮舟上,裁判長拉斐爾少校豎起兩個大拇指:“黎登貴,你是中國隊的靈魂!”
這是他第3次出國比武。2001年、2003年,他曾兩次參加愛沙尼亞“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他先后與31個國家的特種兵交過手,分別取得第2名和第3名,創下了中國特種兵出國參賽最多、前后跨度時間最長的記錄。
能頻頻出鞘,源於“寶刀不老”。賽前選拔,黎登貴年齡相差10多歲,仍然一個標准同台競技。最終,他過五關斬六將,在與一群20多歲的小伙子比拼中,贏下一個寶貴的名額。
早在8年前,黎登貴就被大家稱為“不老的傳奇”,現在又被外軍譽為“不老的神話”。按常理,特種兵過了30歲就過了“黃金年齡”,但已38歲的黎登貴依然夜夜挑燈看劍,時刻等待著來自戰場的召喚。
本報記者陳麗平
本報通訊員楊曉波彭小明
忠誠落實到每個行動上
短評
陳麗平
從軍18載,黎登貴始終把能打仗、打勝仗作為根本追求,為實現強軍目標不懈努力,不愧為忠誠獻身強軍實踐的模范先鋒。強軍興軍,時不我待。黎登貴矢志強軍的行動為廣大官兵樹起了標杆,作出了榜樣。每名官兵都應向他學習,成為強軍路上的沖鋒者。
作為一名軍人,黎登貴信念如磐、黨性堅強,他把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化作強軍興軍的實際行動。18年來,他一門心思謀訓練打仗,無論職務高低、發展快慢、得失多少,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想強軍之事,謀打贏良策,練過硬本領,研克敵實招。黨讓干啥就干啥,再難也不講條件,再苦也不打折扣,克服萬難,全力拼搏。學習黎登貴,就要像他那樣始終牢記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最高政治要求,煥發強軍興軍的高昂斗志和無窮力量,“把忠誠落實到每天的行動上”,以須臾不懈怠的精神增強能力素質,心無旁騖干好強軍之事、成就強軍之業。
多年來黎登貴始終把訓練當成一種享受,把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方式,更可貴的是他具備了世界眼光和全局視野,既敢於把自己擺上世界擂台與最強對手打擂,又善於學習借鑒他人之長,為未來作戰平添勝算。學習黎登貴,就要像他那樣,保持一種為勝利而拼搏的精神狀態,堅持苦練、智練,深鑽、細研﹔像他那樣,把自己放到風雲變幻的世界與方興未艾的軍事變革中去考量、去追問、去奮斗﹔像他那樣,立足崗位苦練作戰本領,把打仗技能練到極致,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征善戰。
黎登貴是出了名的“一根筋”,對部屬要求嚴格,對自身要求嚴苛。尤其是搞訓練,他從不浪費一點時間、摻半點水分,不僅把自己鍛造成了頂呱呱的特戰先鋒,還帶出了一個個嗷嗷叫的特戰精兵。學習黎登貴,就要像他那樣篤實務實扎實,瞄准強軍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進,以實而又實的作風“一步一動”搞訓練,練就能打勝仗的過硬本領,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來源:法制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