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麟閣軍人當馬革裹尸以死報國

張天南

2015年05月29日04:36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佟麟閣軍人當馬革裹尸以死報國

北京豐台宛平城外,一座古朴的連拱石橋靜靜地橫臥於永定河上。

  這是一座名頭響亮的古橋,它叫盧溝橋。

  建成於1192年的盧溝橋,一直以“盧溝曉月”美景成為文人墨客的吟詠對象。直到1937年7月7日深夜,一場激烈的戰斗在此打響,讓這座老橋一夜之間聞名全國,成為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肇始。

  “滿腔悲苦,一言難盡”。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的盧溝橋事變,徹底驚醒了東方睡獅,促使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億兆一心,戰則必勝”。中華民族以慷慨赴死的勇氣、血戰到底的決心,投身到偉大的抗日戰爭洪流中。

  說到盧溝橋抗戰,就不能不提及佟麟閣將軍,他是盧溝橋抗戰中國軍隊的指揮官——國民革命軍第29軍副軍長。

  78年后的今天,我們來到北京西面逶迤的群山中,尋找這位在盧溝橋抗戰中血洒沙場的抗日名將的足跡。

  香山蘭澗溝,抗戰名將紀念館庄嚴肅穆,這裡距離盧溝橋不過25公裡,佟麟閣將軍便安眠於此。

  在抗戰名將紀念館訾貴江館長的引導下,我們沿著一條鬆柏掩映的山間小路向紀念館的重要“館藏”進發,約10分鐘后,眼前景象豁然開朗,綠色柵欄圈內兩座墳塋靜靜地躺在山林的懷抱中。

  “我的爺爺佟麟閣和奶奶彭靜智就長眠於此。”佟麟閣的孫子佟國威指著刻有“佟麟閣將軍之墓”的漢白玉墓碑告訴我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爺爺是中國軍隊最早捐軀疆場的高級將領,犧牲3天后,南京國民政府發布褒獎令,追贈他為陸軍上將。

  盡管佟麟閣犧牲時兒子佟兵還不滿12歲,但父親的音容笑貌依然歷歷在目:“因仰慕馮玉祥的愛國之名,父親20歲時毅然投筆從戎,追隨馮玉祥轉戰於川、鄂、陝、豫、魯、冀各省,屢立功勛。”

  年近九旬的佟兵向記者講起了一件往事:1932年8月,佟麟閣率國民革命軍第29軍進入察哈爾省,駐防張家口。一次父親帶人在山上騎馬,遙望東北,想到九一八事變后,日寇侵佔東三省,祖國山河破碎,憤然慨嘆:“現在如果多幾個岳飛這樣的英雄,小日本哪敢如此猖狂?”不久,他便在張家口修建一座岳飛廟,勉勵軍民以民族英雄岳飛為榜樣,保衛國土。

  歷史很快給了佟麟閣慷慨赴國難的機會,隻不過將軍一去不復返,最終以身殉國——

  1937年7月7日,日軍一個中隊在盧溝橋附近進行“實彈演習”,並詭稱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當即被第29軍守城部隊拒絕。正當敵我雙方交涉時,日軍開始炮擊宛平縣城和第29軍盧溝橋陣地。大敵當前,副軍長佟麟閣下令守軍堅決還擊。

  盧溝橋爭奪戰打響后,佟麟閣從北平趕到南苑主持召開第29軍全體將校軍官會議,面對日軍挑舋,他慷慨陳詞:“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系於一人者輕,而系於國家民族者重。國家多難,軍人應當馬革裹尸,以死報國。”隨后發布命令:凡有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將士們被他的凜然大義所感動,人人誓為拯救國家和民族而獻身。

  “讓我們全家人沒想到的是,戰事一起,父親就再沒有回過家。”佟兵說,“7月7日父親匆匆離家開赴戰斗一線,沒想到這竟成了永訣。”

  盧溝橋畔的槍炮聲越來越密,侵華日軍的鐵蹄越逼越近,烽煙戰火根本容不得抗戰將士有片刻遲疑。7月19日,侵華日軍的一個師團、兩個獨立混合旅團和集大成航空團按計劃包圍了北平﹔7月26日,侵華日軍已增至10余萬人﹔7月28日上午,日軍步兵在飛機和炮兵的掩護下,突然從東、西、南三面向南苑發起空中和地面進攻……

  佟麟閣率部死戰,直至下午1時接到軍部命令,才決定分散撤出南苑進城。部隊撤退時,與日軍遭遇並發生激戰。佟麟閣突圍后,又遭敵人伏擊,腿部嚴重受傷。部下勸其盡快撤退,他執意不肯,說“個人安危事小,抗敵事大”,仍繼續帶傷指揮戰斗。

  這時,一架敵機俯沖而來,一塊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年僅45歲的一代抗日名將佟麟閣壯烈殉國,以忠烈之軀實踐了以死報國的誓言。

  (本報記者 張天南、通訊員 孫 飛)

(來源:解放軍報)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