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頭擔負31個課目組訓任務,軍官訓練時間同比增加37%,全旅同階段同課目考核優秀率提高6%……”6月中旬,沈陽軍區某旅士官長履職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首批任命的36名士官長個個堪稱連隊主官的得力助手和士兵的學習榜樣。該旅領導介紹說,他們探索構建士官長“能力模型”,使士官長制度優勢日益凸顯。
“探索士官長制度是摸著石頭過河,選出素質過硬的士官長,需要建立精細的選配標准。”擔負全軍士官長制度試點任務后,該旅借鑒我軍軍官、士官選拔辦法,認真研究分析士官長職能標准。
“具備何種能力、達到怎樣的指標、符合什麼條件,才能成為士官長?”歷經一段時間的摸索,他們研究制訂了包括職責、選拔、訓練、考核等10個方面內容的《士官長制度實施細則》《營連士官長選配實施方案》等,確定了政治思想、指揮素質、管教能力、作風形象、經歷經驗、文化水平6個方面選配標准,明確了“六公開”“六優先”“十不選”的選配原則,設置“個人申請、民主評議、基層推薦、機關考評、三級聯審、集中培訓、任前公示、黨委審批”8個選拔步驟,構建了一套涵蓋全旅不同職級、專業和崗位的士官長“能力模型”。
伴隨“能力模型”的構建,選拔優秀士官長的方法路徑愈顯清晰。該旅領導告訴記者,他們研究制訂了一套“三級聯審”機制,旅、營、連三級代表對全旅74名預選對象進行聯審,根據基層推薦、民主評議、機關考核、政治考察、體檢等情況進行綜合排名,最終36名士官長脫穎而出。“能力模型”確保了士官長隊伍選准配強。該旅政治部主任尹偉介紹說:“這些士官長每人都有三等功以上獎勵,在各自崗位都是過得硬的尖兵。”
“有了‘能力模型’,士官長的各項能力指標看得見、摸得著,使我今后固強補弱、提高綜合素質有了明確方向。”在選拔中落選的三營九連上士王慧龍感慨地說:“雖然落選了,但我心服口服。我會加倍努力,爭取早日跨入士官長行列!”
(李祥輝 張照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