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7日電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但卻有可能掉個衛星啥的。這不,美國航天局16日說,一顆報廢的熱帶降雨觀測衛星已墜入地球大氣層,估計部分未在大氣層中燃盡的殘骸會落到地面。而此前有消息稱,衛星殘骸可能墜落在日本的四國和九州地區,引發了網絡上的一片騷動。
這顆衛星由美國和日本合作研制,報廢后的質量約為2.6噸。根據美航天局的監測,衛星已於北京時間16日中午墜入南印度洋上空的大氣層,比此前預計的提早約3個小時。衛星約96%的重量將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剩余部分估計將分成至少12塊殘骸落到地面。
根據此前的推測,衛星殘骸有可能墜落在日本的四國和九州地區,撞人的概率約為4200分之一。雖然日本各大媒體的報道都說這個概率“相對較低”,但還是引發了部分網友的擔憂。有網友寫道:“概率不高嗎?比彩票中獎的概率高多了。”也有網友戲稱:“明天出門打著傘比較好。”
美航天局說,可能到達地面的殘骸是衛星上由鈦制成的部分,無毒,可能有鋒利的邊緣,發現者切勿用手觸摸。日本媒體也告誡民眾,人造衛星的墜落可能肉眼也可看見,如果看到附近有閃光,千萬不要靠近,萬一被殘骸撞上會釀成慘劇。
不過,美航天局最新公布的監測畫面顯示,衛星在南印度洋上空向東南方向飛行,下方是浩瀚的海洋,殘骸落到東北方向的日本不大可能。同時,從時間上推算,目前殘骸應該已經落到地球上,而日本方面還沒有發現殘骸的報告。
雖然此次的“天降衛星”事件多半是一場虛驚,但航天器殘骸在大氣層中沒有燃盡墜落地面卻並非罕見。
2011年9月,美國高層大氣研究衛星的20多個殘留碎片墜入南太平洋,其中,最大碎片重量達150公斤﹔2012年1月,俄羅斯2011年底發射失敗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的碎片墜入太平洋海域,2013年11月,歐洲一顆探測衛星碎片落入南大西洋﹔2014年5月,數個不明飛行物砸中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和拜泉縣的幾個村庄,專家斷定,這些球狀金屬制品是俄羅斯當天清晨發射失敗的“質子-M”運載火箭及衛星的零部件。
雖然迄今為止還沒有報告說落到地面的航天器碎片砸傷人的,但是這些太空垃圾時不時鬧這麼一出也確實挺讓地球人煩心的。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從1957年世界首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以來,人類幾千次的航天發射已經使地球外層空間飄浮著眾多太空垃圾,這其中,有超過設計壽命或受損而停止工作的衛星,有運載火箭的碎片,也有宇航員不慎丟失的工具。據統計,地面上能觀測到並記錄在案的太空碎片約有4000多萬個,換算成重量達幾千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