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馬公司研制的“HULC”外骨骼系統與中國202所的外骨骼系統外形有相似之處。
中國單兵外骨骼系統
原標題:現實版鋼鐵俠戰衣:中國單兵外骨骼系統首次曝光
近日,首屆中國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博覽會開幕了,可能很多軍事愛好者認為在這種軍民融合的展覽上,不會有像珠海航展、北京國防電子展等專業防務展上出現的“猛料”,但這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國產單兵外骨骼卻首次正式曝光。
這種單兵裝備有多神奇?中國單兵外骨骼和國外相比,處在什麼樣的水平?本文將結合公開材料,力爭給您令人滿意的答案。
從頭講起
“單兵外骨骼”是什麼
外骨骼(全稱動力外骨骼或動力服)由骨骼模樣的框架組成,是可以讓人穿上的機器。這個裝備通過外置發動機、電池或者液壓系統為人體提供額外能量供四肢運動,以增強穿戴者的力量和耐久力。
外骨骼一開始就與軍事用途有著緊密聯系。軍方研制外骨骼不但希望能增加士兵在艱苦地形和戰場的持續作戰能力,而且還希望外骨骼能夠有更大的負重能力,帶動士兵的外部防護裝甲。因此軍用單兵外骨骼的發展重點是具有防護性能的動力裝甲。大家熟知的“鋼鐵俠”,實際上就是軍事專家夢寐以求的動力裝甲。當然現在的技術距此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除軍事用途外,外骨骼還應用於醫療方面,主要是幫助一些傷殘人士獲得行動能力,也被稱為步行復原機器人。實際上醫學上的用途也和軍事用途有著密切聯系,因為軍隊作戰會導致大量傷殘發生,一個有效的外骨骼系統對於恢復部隊的士氣,緩解對社會的壓力都有重大作用。
最早外骨骼
輕鬆舉起150公斤
但自重達680公斤
最早的外骨骼可以追溯到1890年。當時一位叫尼古拉斯·亞根的俄羅斯人發明了一種用壓縮空氣包為動力的類外骨骼系統。1917年,美國發明家則開發了一種以蒸汽為動力的外骨骼。
但真正意義上的外骨骼動力服在1960年由通用電氣公司與美國軍隊開發,當時命名為Hardiman。穿著這套裝備舉起150公斤的物體就像舉起6公斤的物體一樣輕鬆。不過這套服裝不實用,因為它本身的重量就有680公斤,而且系統反應速度極慢,穿上它每秒隻能走76厘米,隻有平常人正常步速的一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