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防空洞:“殺戮”與“不屈”的歷史見証【2】

韓振、周文沖

2015年07月19日23:22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重慶防空洞:“殺戮”與“不屈”的歷史見証

  “別有洞天”:防空洞既是避難所又是生產基地

  然而,這場曠日持久的大轟炸未能擊垮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副館長錢峰說,日軍的轟炸未能取得他們預期的效果,防空洞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4年出版的《重慶市防空志》對重慶防空洞的修建過程做了記錄:1937年“七·七”事變后,重慶開始修建防空工事,防空洞最初只是“防空坑”“防空壕”,1938年起,隨著日軍空襲的不斷升級,國民政府加快了防空工事建設。

  “渝中半島的很多山體都被挖成了防空洞,防空洞之間往往相互通達,並設置有多個出入口。”重慶三峽博物館副館長張榮祥說,據統計,抗戰結束時重慶城市人口100萬人左右,而防空洞能夠容納60萬人,防空洞為市民躲避大轟炸提供了庇護。

  除了安全庇護,防空洞還發揮著生產救國的重要作用。“當時很多工廠將廠房搬進了防空洞。尤其是大量的兵工廠,它們在防空洞裡夜以繼日地生產,為前線抗戰提供槍炮和彈藥。”重慶巴人博物館館長袁文革說。

  位於重慶渝中半島上的鵝公岩,70多年前是兵工署第1兵工廠所在地,主要生產步槍和炮彈,擁有1700余台機器和約5000名工人。第1兵工廠有116個防空洞,其中107個用於生產,這些防空洞深30-500米不等,洞和洞之間相連,以便於生產過程中運輸、疏散。

  絕不屈服:讓日軍失去繼續轟炸的信心

  轟炸重慶,日軍處心積慮地做了充分的准備,幻想很快迫使中國人民屈服。然而,轟炸一直持續了6年10個月,中國人民不但沒有絲毫畏懼,反而讓日軍漸漸失去了對轟炸的信心。

  “重慶山體縱橫交錯,並且多為岩石山體,非常適合挖防空洞。”錢峰說,當時防空警報一響,人們立即轉入防空洞躲避空襲,敵機一走,人們又立即出來工作、生活,日軍無可奈何。

  時任日軍第三飛行團團長的遠藤三郎當年向日軍參謀本部呈報《關於進攻內地的意見》時說:“我親自乘轟炸機,連續數次參加轟炸重慶。到達重慶上空一看,兩江匯合處的重慶市街已慘遭破壞,滿目瘡痍,江兩岸,特別是右岸地區,正在廣泛大力發展,真不知轟炸哪裡才是致命的地方。”

  往事並未如煙。時光流逝70多年后,防空洞仍是山城重慶一道獨特的風景。它們隱匿在山體之中,有的還被當作夏季納涼的避暑點。雖然其貌不揚,卻以鐵的事實告訴人們:抗戰時期正是這些簡陋的防空洞,讓日軍飛機年復一年的瘋狂轟炸未達預期效果。

(來源:新華社)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3.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4.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5. “祝融號”火星車累計行駛708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