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鐵血之師激揚強軍氣概(國防視線)

——對濟南軍區培育戰斗精神的調查與思考

本報記者 馮春梅
2015年09月06日03: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30年無戰事,人民軍隊敢於壓倒一切的血性膽氣是否還在?

  平時敢流血,戰時豁出命。新形勢下如何培育官兵的戰斗精神,且看來自濟南軍區的答案。

  內練英雄氣 外練筋骨皮

  風聲震耳,降速加快!

  “猝不及防,腿被另一頂降落傘傘繩死死纏住!”高空之上,對空降兵來說,這無疑是驚恐噩夢。

  這還不止!發生意外的是個列兵,高度隻有兩百米,生死數秒,所有人的心一下揪到嗓子眼。

  175米、170米……形勢千鈞一發。列兵閃電般取出傘兵刀割斷傘繩、劃開傘衣,同時用力拉下外側操縱帶,順勢側滑出去,成功解除險情。

  此時,距地面不到80米!

  列兵名叫李先富,是濟南軍區某旅普普通通的一名戰士。

  “初經生死泰然應對,源於平時嚴酷的訓練。”小李所在營教導員朱建龍一針見血地說,精神本自磨礪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不會與生俱來、憑空產生。

  此言不虛。翻開該旅厚厚一摞軍事訓練年鑒,每個訓練演習條目都是極為有力的印証。那年,實兵對抗演習,該旅32名官兵搭乘直升機向“敵”后傘降。

  飛至預定空域,大風突起。兄弟部隊一位當過國家專業跳傘員的參謀建議:“風速超出傘降條件,應取消行動!”

  “仗打起來,任務豈能取消?!”指揮員沉著下令:“跳!”艙門打開,朵朵傘花在空中漸次綻放……

  訓練就是戰斗,操場就是戰場。隻有把戰爭“殘酷、流血、對抗”最本質的屬性引入訓練,做到信息化條件下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打仗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方能帶出嗷嗷叫的部隊。

  烽火連四季,日日起狼煙。近年來,濟南軍區每年都開展“春季大練兵、夏季大海訓、秋季大演習、冬季大拉練”活動,持續常態化大抓夜戰夜訓,牽引部隊貫穿全年訓、連續晝夜練,把國際維和、比武競賽、搶險救災等大項任務,作為砥礪官兵血性的一塊塊“磨刀石”,使官兵在血與火的摔打磨煉中熔鑄錚錚鐵骨。

  “就像許三多渴求到特種部隊摔打磨礪一樣,每個青年官兵都不缺血性激情,只是容易被平淡消磨。”“95”后列兵唐青鬆平時頗顯文弱,但逢到大項任務就像變了個人,那次抗擊風暴災害,雙肩磨破了皮,血染透衣服,但依然扛起逾百斤重的斷木走起來虎虎生風。他說,摸爬滾打才能讓血性激情“保鮮”。

  心理錘煉、模擬鍛造、比武提振……翻開濟南軍區編撰的《戰斗精神培育18招》,大多招法來自訓練場,又用在訓練場,其中一段話更是揭示了戰斗精神培育的真諦:“英勇善戰的部隊是打出來的,血性十足的官兵是練出來的。”

  平時“看我的” 戰時“跟我上”

  這是一次讓所有人手心捏汗、心底發顫的飛行——

  某陸航團主動請纓飛越波濤萬頃的海峽。飛行距離、飛行難度建團以來前所未有,不少見多識廣的老飛行員都心裡打鼓:航線陌生,氣候條件多變,能見度不確定,方向感易丟失,何必自己為難自己?

  “我來擔任長機機長。”團長趙理准虎眉一挑,斬釘截鐵。

  茫茫天海,風急浪涌。這天,趙理准率先駕機破雲升空,10余架戰機緊跟其后。

  忽然,天空烏雲密布,大雨說來就來。

  “飛,往前飛!打仗還能選天氣?!”趙理准指揮機群迅速爬升高度、調整速度。戰機像一隻隻勇敢挑戰暴風雨的海燕,穿雲破霧,經歷風雨,安然降落。

  “戰爭年代,王震將軍指揮進攻龍蟠鎮,他站到最前沿,見敵潰逃,急取卡賓槍,躍出戰壕大喊‘我是王震,跟我來’,官兵士氣大振,潮涌而上。”常以這個典故教育營連主官的趙理准,經此感受更深刻。他說,戰場上領導身先士卒,能強力激發官兵“與之赴深溪、與之俱死”的熱血情懷。

  “頭雁領航眾雁隨”“強將手下無弱兵”,這些刀槍劍戟、炮火硝煙中得出的鐵律,對當今帶兵人來說,尤應固化為“習慣”。

  基於此,軍區專門出台《旅團營連主官帶頭組訓參訓規定》,並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剛性要求領導干部帶頭練軍事、練技術,爭做訓練排頭兵﹔督導重大演訓敢喊“看我的”“跟我上”,用自己的樣子帶出部隊好樣子。還採取不打招呼、直接到訓練場的方式,對旅團主官參訓參考參評情況進行檢查。

  以身先人,故其兵為天下雄。40歲開外的某特戰旅政委武仲良,上百個特種兵訓練課目項項當教頭、樣樣玩得轉。他4次率隊出征國際比賽和全軍賽場,摘金奪銀137枚,帶出吉吉克地、張茂春、吳志輝等享譽全軍的特戰尖兵。

  “領導帶頭,遠勝長篇大論動員。”這天,奔雷滾滾,黑雲壓頂,黃豆般大的雨珠,“啪啪”砸在地上,靶子被風吹得拼命晃。某旅領導冒雨實射,打響第一槍。機關干部馬磊說,險難課目領導先來,關鍵時刻領導頂上,在該旅已是常態。

  “有敢登刀山的排頭,就有敢下火海的排尾!”近年來,軍區先后涌現出魏德明、韓慶波、楚科緯等一大批有擔當、有血性、有能力的典型帶兵人,以他們為代表屹立兩岳的雄壯帶兵人方陣,不斷摔打鍛煉出一支支迸發強軍血性的猛虎之師。

  “導彈”上“刺刀” “伙夫”逞“英豪”

  “報告,我們請求車外發射改為車內發射!”荒漠風吹勁,但某炮兵旅遠火營原營長王海濤的那聲報告,震徹長空、震動人心。

  該營的遠火系統是我軍陸軍部隊信息化含量最高的主戰裝備,一發炮彈足以摧毀數個足球場。廠家出於安全考慮,配裝車外發射裝置,要求在車外發射。

  “但這不符合快打快撤作戰要求,我們有信心完成車內發射。”他們用數據說話,最終打動指揮所領導。

  那一次,火箭直刺蒼穹,撤收比以往整整提速一分鐘。

  “未來打的是信息化條件下高科技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但對新型信息化裝備了如指掌、駕輕就熟,同樣離不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某旅旅長楊國賦說,就是“導彈”也要上刺刀。

  裝備先進的戰位血性十足,后勤保障崗位也血性旺燃。前不久,某團評選“我心中的好樣子軍人”,高票當選的就是炊事班戰士葛壯。

  去年年底一次對抗演習,對方趁夜突襲,葛壯為掩護戰友被俘。后來,他趁看守人員相繼睡去,狠勁掙脫捆綁,逃了出來。

  不巧的是,還沒走多遠,就被暗哨發現。情急之下,他一個猛子扎進身旁水庫。寒冬時節,水冷刺骨。拼命游了近兩小時上岸后,全身凍得烏紫,他卻又馬不停蹄奔行兩個多小時,才安全到達己方陣地。意識幾近模糊的他,將情況清醒報告后,一頭昏厥過去。

  “打仗沒有局外人,每個人都是焊在作戰鏈條的一環,缺了不行,弱了也不行。”前不久,萬裡北上俄羅斯,帶隊勇奪國際“炮兵射擊能手”競賽單炮賽冠軍的某旅旅長張書杰,感觸更深。他說,就像炮車射擊,車長、炮手和駕駛員離了誰都打不了,誰弱誰就是致命傷。

  (魏 國 李東星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06日 06 版)

(責編:王政淇、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