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是最真的“藍軍”,任務現場是最實戰化的演兵場——
拿“敵”練兵,盯著對手過日子
2014年,某潛艇艇長林正雄第四次執行戰備遠航任務,率領新型潛艇進入某海域。
盡管是隱蔽出航,但還是被外軍艦機發現了蹤跡。從空中到水面,外軍反潛兵力如影相隨。
“在海上貓捉老鼠的游戲中,處於劣勢的潛艇並不是無所作為。”林正雄沒有畏懼,而是拿出“貓”的勇氣和本事,主動與強手過招,把對手當“磨刀石”,進行偵察與反偵察、跟蹤與反跟蹤訓練。
變深,懸停,機動……一次次成功的規避、隱藏與突防,大洋深處上演著真實版“拉鋸戰”,一舉創下該新型艇首次進入某標志性海域、首次大深度潛行、首次由訓轉戰等多項紀錄。
“潛艇與反潛就是一對冤家。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潛艇人應該感謝對方反潛艦機當‘陪練’,如果沒有他們的追蹤、搜索,就沒有潛艇的技術改進和戰術戰法的創新與發展。”林正雄如是說。
這樣的經歷,艦隊所有遠航的潛艇幾乎都遇到過。
艦隊領導告訴記者,東海當面是最接近實戰的練兵場,形勢異常嚴峻復雜,他們與外軍艦機天天都在對峙,處處都有較量,倒逼著演訓必須突破“一廂情願”,推動著對抗訓練、武器使用、應對行動與戰場接軌。
艦隊司令部作戰處處長許晨光說:也正因如此,遠航的潛艇、巡航的航空兵、水面艦艇等主戰兵力改變了怕被發現躲著走的習慣思維,敢於迎“敵”而上,在與對手面對面較量中練指揮、練謀略、練膽識,扭轉了過去以規避擺脫為主的被動局面。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