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作戰理論創新與改革同步

張海青 王雪平

2015年12月15日04:41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推進作戰理論創新與改革同步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指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根據改革總體方案確定的時間表,2020年前要在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落實這一戰略部署,要求我們必須推進作戰理論創新與改革同步。

  作戰理論創新是軍事斗爭准備的拱頂石

  毛主席說過:“世界上的事物總是那樣,你准備不好,敵人就來了﹔你准備好了,敵人反而不敢來。”此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作戰准備的重要性。軍事斗爭准備站位高,突發戰爭的概率就會減少、規模就會變小、強度就會變低。戰爭准備高度既取決於武器裝備數質量,取決於人與武器裝備有機結合程度,更取決於軍事思想的“含金量”。軍事思想是否超前,作戰理論體現的更直接、更重要,一定程度上關乎甚至影響戰爭成敗。最明顯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軍和法軍都裝備了大量坦克,但是法軍作戰仍囿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機槍+鐵絲網”理論,德軍則提出了機動戰思想,並引領變革軍隊編制體制、作戰方式方法,使戰爭准備的“蓄水池”不斷升高,最終對法作戰勢如破竹。作戰理論創新在軍事斗爭准備中具有拱頂石作用,先進、超前的作戰理論可通過一系列新觀念、新技術和新編制,為軍事斗爭准備增加實戰度,使戰爭准備順應新軍事革命大潮,始終把握軍事斗爭正確方向。同時,作戰理論對戰爭設計具有拉動作用,使其永遠追逐軍事較量的前沿刀鋒,處於“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的高站位。近期幾場“一邊倒式”的信息化戰爭,表面上看交戰雙方武器性能懸殊,內在的則是先進作戰思想引領戰爭設計,實現了“兵怎麼練、仗就怎麼打”的戰爭構想。將訓練延伸為作戰,戰爭成了訓練的復制與翻版,戰場情況平時都演練過,仗自然打得輕鬆自如。

  21世紀新軍事革命風起雲涌,戰爭形態急速演變,作戰方式方法深度變革,軍隊建設和作戰實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急切地呼喚作戰理論創新。眺望當今世界強國軍隊建設發展,無不是首先搶佔作戰理論這個“制高點”,進而讓軍隊站在制勝前沿。在這場軍事變革的大潮中,我軍亟須向作戰理論高地發起沖擊,不僅要站在發展的潮頭,更要引領時代變革。通過作戰理論創新,將武器裝備、編制體制、人才等軍事斗爭准備要素融合一體,並對各要素進行優化,使軍事斗爭准備的結構體制更科學、更完善,以適應未來戰爭需求。通過作戰理論創新,形成打贏聯合作戰、體系作戰的一系列有效招法,切實增強軍事斗爭准備的針對性、含金量。而且先進作戰理論本身作為“威懾利劍”,不斷取得創新成果亦能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作戰理論的超前性必然增強軍事斗爭准備的威懾性。

  作戰理論創新亟須在“阻點”上突破

  在波濤翻滾的新軍事革命中,搶佔作戰理論“制高點”不是輕而易舉、水到渠成的事,而且我軍作戰理論創新缺乏實戰的支撐,更加大了創新難度,因此唯有在“阻點”上突破,方能迎來作戰理論創新的春天。

  打通思想阻點。軍事向來是思想解放難度最大的領域。盡管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飛速發展,但人們印象最深的往往仍是上一場戰爭。這也成為作戰理論創新最難跨越的障礙。利德爾·哈特有句名言:“比向軍人灌輸新思想唯一更難辦的,就是消除他們頭腦中的舊思想。”打通思想阻點,關鍵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氣。在這場世界軍事革命的大潮中,誰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誰就會錯失寶貴機遇,陷於戰略被動。抱著過去的輝煌不放,思維的觸角就伸不向遠方。杜黑說過:“死抱著過去陳舊的東西不放對未來沒有什麼教益,因為未來跟過去發生的一切根本不同。對未來必須從一個新的角度探索。”信息時代的作戰理論創新,根本的是要有沖破曾經給我們帶來輝煌的機械化作戰理論的勇氣,眼睛永遠盯著明天的戰爭,遵循現代戰爭制勝機理尋找答案。

  打通方法阻點。方法決定質量效益。一定意義上說,科學的作戰理論研究方法就是戰斗力。長期以來,我軍比較注重從前人的戰爭實踐中總結提煉作戰理論,習慣於用上一次戰爭的經驗來指導下一場戰爭,特別是作戰理論注重定性研究,使出爐的成果生命力不強。推進作戰理論發展,必須在研究思路、研究方式、研究手段上求突破。壯大研究隊伍,提高人員層次,加大創新力度。冷戰結束以來,美軍作戰理論“井噴”式發展,新概念、新觀點層出不窮,得益於研究隊伍的龐大和專業。僅美國民間從事軍事理論研究的機構就多達2000余家,如大名鼎鼎的蘭德公司、布魯金斯學會等。這些智庫制度規范、實力雄厚,成為美軍先進理論出爐的重要力量。注重科技支撐加強數據建設,讓理論貼近實戰。新型作戰力量的大量出現,加大了武器裝備在戰爭博弈中的砝碼。信息時代的作戰理論離開技術支撐,其“威力”勢必大大縮水,甚至成為紙上談兵的一紙空文。必須把武器裝備性能、戰場數據作為作戰理論創新的重要依據,讓作戰理論更具體地貼近信息化戰場現實。加強系統研究,創新體系理論。信息時代,單打獨斗、層層剝皮、積小勝為大勝的作戰理論已沒有了戰爭舞台。現代戰爭打的是組合拳,陸海空天電作戰力量協調運轉是前提。這要求作戰理論創新必須圍繞己方作戰力量牢牢形成體系,同時在有效破壞、癱瘓敵作戰體系上出思想、出智慧。

  打通機制阻點。機制既是保証作戰理論創新的重要條件,也是制約作戰理論創新的重要因素,更是動力源。特別對於缺少戰爭實踐的軍隊而言,機制和學術氛圍在作戰理論創新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近年來,我軍“超前作戰理論”出爐難的重要原因無不與機制和學術氛圍有關,亟須引起高度重視。美軍擁有當今世界一流的武器裝備,但仍非常重視通過完善機制、營造寬鬆自由的學術氛圍,感召和鼓勵軍事理論創新。比如,軍事學術研究不設禁區、不限范圍,不要求達成共識,對任何問題都可以進行開放式討論,特別是機關、部隊、院校、科研機構的軍官崗位交流非常頻繁,一些高級將領退職后仍從事軍事理論研究,確保了新理論“井噴”式出現,並非常快速地應用到作戰和軍隊建設之中,值得我軍借鑒。

  作戰理論創新關鍵是搞好成果轉化

  縱觀我軍作戰理論創新歷史,研究機構多、開展活動多、理論成果多,但很多都束之高閣、不與部隊接軌,轉化運用不夠。發揮作戰理論對軍事斗爭准備的引領作用、戰場殺敵的“鋼刀利劍”作用,必須注重成果向訓練、作戰領域輸入,使之升華為戰斗力。

  加強梳理。這是創新成果應用的基礎步驟,它可以將分散、零亂的成果系統集成,並發現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美軍很多先進作戰理論來自退役軍官,靠的是健全完善的作戰理論梳理機制,空軍退役上校沃登提出的“戰略癱瘓”理論、空軍退役上校約翰·沃頓提出的“五環目標論”、退休將軍厄爾曼提出的“快速決定性作戰”等等,很快被採納並應用於戰場,均有賴於此。近年來,我軍作戰理論研究成果應該說產出量很大,其中也不乏“真金白銀”,可由於研究成果散落於各個單位,很多無人問津,從而使理論創新成果大量流失。因此應成立相應機構專門負責作戰理論研究成果的收集、分類、整理、留存、上報,使分散、零亂的研究成果及時得到梳理,為先進理論進入決策、條令、教學做好基礎工作。

  模擬論証。這是作戰理論成果應用的重要步驟。如果把關不嚴,劣質成果進入作戰條令、進入院校教學,后果可想而知。作戰模擬是促進作戰概念、粗淺理論向成熟理論轉化的橋梁。從當今世界軍事強國軍隊建設情況看,無不重視作戰實驗室建設,以期將未來戰場濃縮到指揮員面前。而在軍事變革中,作戰試驗室也是孕育新思想和新概念的“孵化器”。目前,美軍有22個作戰實驗室。俄羅斯、印度、英國等國家軍隊也非常重視發揮試驗室的“戰爭預實踐”功能。在軍事革命加速期,我軍各軍兵種亟須加大作戰實驗室建設力度。同時,對一些研究成果應有針對性地組織部隊、院校研究學習,並安排進入訓練,特別是對抗演習,使作戰理論不斷得到修改完善。

  固化應用。這是理論邁向戰斗力的關鍵步驟。成果固化應用的方式方法,直接影響轉化的質量效益。信息時代作戰理論的黃金期越來越短。成熟理論能否第一時間應用成為衡量其轉化效率的首要指標。一些理論成果經模擬論証、訓練檢驗或多方面研究討論,感覺相對成熟的,應最快速度應用,確保成果轉化效率的最大化。研究成果融入軍事領域的數量與戰斗力提升成正比。我軍理論創新成果數量規模龐大、內容繁雜、涉獵范圍廣的特點,要求成果固化應用必須廣泛深入,既要進入決策和相應的作戰條令,也要進入訓練大綱和院校教材﹔既要納入軍兵種戰略發展規劃,也要進入武器裝備建設發展需求。必要時應成立相應機構,具體推動創新理論盡快形成戰斗力。

(來源:解放軍報)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3.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4.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5. “祝融號”火星車累計行駛708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