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不可過分陶醉於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

2017年10月13日08:3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可過分陶醉於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如何理解和把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一直關注的問題。早在1844年完成的《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就提出了自然是人的“無機的身體”的著名論斷,強調人無論是在物質生活方面還是精神生活方面,都須臾不可離開自然,人與自然呈現為密不可分的一體化關系。而在《自然辯証法》中,恩格斯闡明了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並圍繞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主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主要包括:其一,與動物只是消極地適應自然根本不同,人則通過勞動改變自然來維持生存、實現發展。其二,人類通過勞動改造自然不能隻注重短期效益,而是要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把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統一起來,否則就會遭受自然的報復。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其三,要做到遵循自然規律,合理控制和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僅僅隻有正確的認識是不夠的,必須徹底變革迄今為止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因為“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生產方式,都僅僅以取得勞動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為目的”。

恩格斯關於“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的告誡,主要是針對當時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造成的人對自然界的無限制的開掘。自近代以來,伴隨著知識力量的作用發揮和理性主體地位的確立,人們由古代社會順從自然、敬畏自然,轉變成現代以來人類以主人的身份操控、支配自然。特別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將追求資本利潤的無限制增長作為唯一目的,更是加劇了對自然的盲目開發和攫取,因為要想使資本增殖,就得以自然資源為基礎。但是,當資本家們津津樂道於他們所取得的勝利時,自然的報復也隨之開始了,全球許多地方出現的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擴大、江河枯竭、空氣污染、氣溫上升等,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恩格斯認為,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態,真正確立起人與自然之間的合理關系,必須改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其中,聯合起來的人們共同支配和控制他們周圍的生存條件,從而真正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隻有在這個前提下,人們才能按照最有利於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要求,合理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僅體現在發展的速度上,更體現在發展的質量上。近年來,我們黨在領導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總結建設發展的經驗教訓,將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來,把良好生態環境視之為社會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把建設“美麗中國”作為中華民族追求的新的目標。習主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水平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與可持續性發展聯系在一起,提出“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生態公共產品,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讓老百姓在分享發展紅利的同時,更充分地享受綠色福利,使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后代。”這些要求既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發展經濟過程中對自然規律和生態環境的越發重視,也高度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觀的自覺遵循。

管仲在《管子·立政》中說,“草木不植成,國之貧也”,“草木植成,國之富也”。“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其六畜之產,而貧富之國可知也。”完全可以說,人類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也隻有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才能使人類擁有幸福、贏得未來。(許恆兵)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