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握緊戰場的“入場券”

2017年10月17日14:2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握緊戰場的“入場券”

  體育與國防,有著天然的聯系。運動源於生活,但人類長期的軍事戰爭加速了體育的發展,走、跑、跳、投等都曾是最基本的戰斗技能,甚至還孕育了專門的軍事體育運動。

  “軍士之所以善戰,非但熟於技,亦必養其力。”中國古代軍事類著作《登壇必究》這樣寫道。何意?就是說,士兵之所以驍勇善戰,不僅要嚴格訓練增加其擊殺敵人的技能,更要淬煉其體能,才能將他的戰斗力充分釋放。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不論在什麼時期,戰爭的勝負關系到國家或民族的生死存亡。為了贏得戰爭,人們在平時就經常對戰爭進行模擬,將戰爭作為一種游戲來演練,訓練士兵的體能和作戰技能,為了將來能夠更快速、更高效地擊敗對手。

  體育,就是戰爭的最好模擬,運動場與戰場隻有一步之遙。其實,無論是古代奧運會,還是現代奧運會,許多項目都具有明顯的軍事特征。無怪乎學者們說:“當今世界流行的馬拉鬆、拳擊、擊劍、標槍、摔跤、射箭……無不是原始軍事和戰爭演變的產物。”

  軍事催生了體育,當然軍隊也需要體育。體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它的情感功能、教育功能、社交功能、鍛煉功能等都是軍人所需要的。

  在西方社會,軍隊注重體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希臘時期。在當時,人們認為艱苦的訓練,能夠培養公民堅忍不拔的品格和承受巨大痛苦的能力,同時更能鍛造強健的體魄。魁梧健碩的公民,走上戰場就是力量的展示,也是國家實力的象征。斯巴達城邦,便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典型。

  “用橄欖球來塑造精英”,這個觀念如今被西方很多國家的民眾所接受。在他們的軍事教育中,更是把體育作為重要的主課之一。在西點軍校,體育是軍官培養計劃的四項內容之一,4000多名在校生就配備了131名專門負責體育工作的教職人員。每名西點軍校的學員四年中必須修滿8門體育課程,每學年必須用6周時間進行各種體育訓練,而且必須參加一支校運動隊。

  “兵堅民固,以勇為本。”《論語》中如是寫道。在我國古代,人們也很早就認識到了體育對於軍隊戰斗力的提升有幫助。射箭,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在周代就被列為當時教育的六藝之一。孔子、荀子、墨子都是射箭愛好者,不僅身體力行,還經常鼓勵學生參與射箭。

  馬拉鬆如今火遍大江南北,跑者都知道它誕生於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是為了紀念在希波戰爭中傳遞勝利喜訊身亡的士兵菲迪皮茨,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古代軍營中早就有了自己的馬拉鬆——元代的貴由赤。貴由赤,是元世祖忽必烈為了培養士兵的體力和耐力而舉辦的賽事,以元大都和元上都為起終點,距離一百八十裡,要求三個時辰跑完全程。

  據悉,元代的180裡,折合成現在大約是67.6公裡,比全馬還多出了一個半馬的距離,要求6小時完賽,難度著實不小,元軍的彪悍可見一斑。因此,元軍能夠一路高歌猛進殺進歐洲大陸其實有跡可循。

  鑒往知來,我軍歷來注重體能訓練。毛澤東同志說:“體不堅實,則見兵而畏之。”1930年4月,紅四軍軍長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根據紅軍數年的經驗教訓,在《加強體力與提高射擊技術的訓令》中指出“沒有強健的體力,就有萬分的革命精神和志願也無從施用”,因此,“鍛煉身體與增進體力,熟悉瞄准增進射擊技能,是現在紅軍軍事訓練中的第一要著”,是“增進紅軍戰斗力的唯一要件”。

  強健的體魄、過硬的體能,不僅是部隊連續作戰、戰勝敵人的保証,也是抵抗疾病、戰勝艱險的基礎。而這些隻有在平時加強體能訓練,日積月累,才能達到。兩萬五千裡長征,紅軍走過千難萬險,如果沒有強大的體能做基礎,絕不可能實現爬雪山、過草地的壯舉。

  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軍人在戰場上生存能力依然跟單兵的體能水平有著莫大的關聯。

  和平時期,體育是保持士兵斗志最好的“磨刀石”之一。在競技場上,緊張、激烈的拼搏與戰場極為相似,參與者需要在極其緊張的情況下保持清醒的頭腦,並對各種復雜情況做出准確的判斷和快速的反應。在准備打仗的年代,軍人投入到激烈的體育對抗之中,才能保持虎虎生氣和勇猛品格。軍隊通過體育鍛煉,亦能保持旺盛斗志和強大戰斗力。

  對於現代國防建設而言,體育的作用不容忽視。體能是戰場的入場券,也是打勝仗的一個基石。對軍人來說,增強體能既是作戰必須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也是保証其他素質得以正常發揮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條件。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戰場猶如競技場,但比競技場更激烈,因為戰場無亞軍。(陳 超 丁遠航)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