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00可同時攔截10個目標 俄“空天盾牌”有多牛?

俄羅斯“普羅米修斯”防空導彈系統示意圖
制圖:梁 晨
數據來源於公開資料
當普羅米修斯在令人目眩的蒼茫大地拉開拯救人類的傳奇序幕數千年后,他一定不曾料到,科幻孵化的神話在延續。俄羅斯S-500防空導彈系統,代號恰是“普羅米修斯”!只是這位自帶神族光環的“普羅米修斯”盜的不是天火而是“空天盾牌”。
10月23日,俄羅斯空天軍副總司令古緬內說,俄空天軍將於2020年前部署最新式S-500遠程地對空導彈系統。
近期,俄羅斯官方也接連發聲,強調S-500研發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俄羅斯有關媒體預測,最新一代高空遠程防空導彈系統S-500列裝后,不僅可以抗擊各類戰機,還可攔截摧毀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地球低軌道衛星以及高超聲速新式武器。
作為S-400防空導彈的接班人,“普羅米修斯”撐起的不只是俄羅斯的“空天盾牌”,也撐起了一個戰斗民族熱切的期待。
研發歷程:
歷劫游刃,苦修正果
時針撥回1958年,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的托馬斯·D·懷特機靈一抖,在英文“空中”和“空間或天”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詞“空天”。他腦海裡迸發著星辰與天光,也真真實實地為世界拉開了空天一體戰的序幕。
在他的設想中,美國空軍的作戰使命空域從單純的“空中”或分離的“空中”與“天”,自然延伸和擴展到無縫連接的一體化空天領域。
作為蘇聯繼承者的俄羅斯,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認識到美軍的空天進攻力量對俄羅斯的空天安全將構成嚴重威脅。因此,盡快在S-400基礎上發展具有空天防御功能的新型武器系統,成為俄羅斯落實“非核遏制”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2005年,S-500發展計劃應運而生。
由於假想敵進攻武器性能持續改進、類型不斷增加,S-500的設計指標和研發思路也不斷調整,甚至多次因經費短缺,導致試驗計劃一再“跳票”,甚至一度險些“下馬”。
在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與宙斯對抗,被綁縛在高加索山,終日忍受惡鷹啄食。當2012年俄羅斯媒體開始以“普羅米修斯”代稱S-500時,似乎也暗喻了其多舛的命運和光輝的結局。
世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憋著一股勁的俄羅斯在研發歷程中,恰如普羅米修斯一般歷盡劫波、信念未改。
堅持終得回報。從2014年夏季成功進行新型攔截導彈試驗起,S-500的研發進程似乎開始“峰回路轉”。今年2月,俄國防部副部長鮑索夫宣布,S-500將於2020年完成試驗並裝備部隊。俄軍方稱,屆時將裝備若干個S-500防空導彈營,俄空天軍的S-500操作人員已經開始在朱可夫空天防御學院進行接裝培訓。
從武器研發列裝的通常規律看,S-500與作戰指標相關的各項核心技術很可能已經取得決定性進展,研發整體進度已進入高可控階段,正式“亮相”指日可待。
設計理念:
技不壓身,“大招”頻放
軍事界普遍認為,針對日益復雜多變的空天進攻體系,實現最佳防御效能的途徑之一,就是將多型地空導彈等防御系統進行組網或將多型導彈綜合集成到一個平台內。這是地空導彈武器裝備一種新的發展趨勢,S-500無疑堪稱這一理念的“先行者”。
先驅者注定是孤獨的,因為先行是一場探險,也是一場賭博。俄羅斯深知,身后孤立無援,背后隻有血性勃發的民族勇氣。
而榮光總歸於時代的先驅者。俄羅斯金剛石-安泰公司在旗下S-300“雷鳴”和S-400“凱旋”基礎上,研發新一代遠程防空兼末段反導綜合武器系統S-500。
作戰運用范圍廣、技戰性能優異、抗干擾能力強的S-500列裝后將使俄軍空天防御能力得到全面升級。
在防空性能上,S-500較S-400提升了50%的射程,反隱身探測能力也大大加強,在美軍第五代戰機與俄軍地空導彈的“矛與盾”對決中,俄軍將憑借S-500取得“先手”﹔在防天反導能力上,S-500在攔截高度和目標速度上均較S-400增加了一倍以上,具備攔截洲際導彈能力,真正實現空天一體防御。
從設計指標看,S-500幾乎可以“碾壓”美現役空襲武器。該系統的裝備組件具有系列化、通用化、模塊化、標准化的特點,既可以構成彈族化的大系統,也可根據防空、反導、防天、反衛等多樣化作戰需求,靈活配置為各種專用/混合作戰系統。
按照設計計劃,在S-500彈族化系統中,既有超近程/近程、中程(中近程/中遠程)、遠程/超遠程防空武器系統,也有反導武器系統、反航天器武器系統,以及支援這些武器系統有效作戰的各種傳感器系統、指揮自動化系統和保障系統等。
技戰性能:
一“盾”當關,“狙殺”無痕
1個S-500作戰單元最多可同時攔截10個目標,既能攔攻擊導彈又能打發射平台,堪稱實施火力硬對抗的“空天盾牌”。
按俄國防部長紹伊古的說法,S-500將有效遏制敵方的全球快速打擊。目前,美軍引以為傲的全球快速打擊體系,其核心的“拳頭”武器就包括X-37B空天飛機和F-22戰機。X-37B可長時間在衛星軌道游弋,對目標進行垂直灌頂打擊,其投放的動能彈很難被攔截﹔F-22戰機憑借其極強的反探測能力和射程超過100千米的“小圓徑炸彈”,可以對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防空系統進行防區外“踹門”。
從俄方公布的性能指標看,在偵察探測和反導攔截兩項關鍵能力指標上,S-500取得突破,頗有底氣,一系列的“組合拳”可謂招招都打在美軍的“軟肋”上。
S-500覆蓋200千米高空的攔截區,最大飛行速度達到3600米/秒,具備在臨近空間外攔截X-37B投放武器的能力﹔S-500配備X波段雷達,該雷達可以探測140-160千米外反射截面為0.003平方米的目標,這意味著在F-22進入攻擊陣位前,S-500可以發現並摧毀F-22。
在電競網游中,玩家們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作為一個輸出,隻有活下來才能輸出。”
被定位為“機動式”防空反導武器的S-500,所有作戰單元均部署在多軸汽車底盤上,整系統機動部署時間在30分鐘左右,單裝緊急機動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靈活性強,戰場生存能力較同類武器有很大優勢。要知道,美軍的“薩德”系統緊急部署就需2個小時以上。
與此同時,S-500使用最新型的第六代通信系統,可排除外部無線攔截和干擾,它的機動運輸平台上還裝備有電子戰設備,可有效對抗敵方反輻射導彈。
前景展望:
拱衛本土,打破合圍
從2009年啟動歐洲導彈防御系統部署計劃,到明年在波蘭、羅馬尼亞完成陸基“宙斯盾”系統的部署,美國在歐洲的導彈防御系統由防御性轉變為進攻性。此舉將反導“牆”推到了俄羅斯家門口,使俄軍戰略威懾能力大幅縮水,也對俄羅斯核心地區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面對美國與北約咄咄逼人的威脅,俄羅斯熱切期盼蘇醒的“普羅米修斯”能與宿敵“宙斯”一決高下。
可以預見,一旦S-500順利部署到位,得益於其超強的作戰效能,一方面可以將大量機動防空兵力從莫斯科密集的防空火力網中解放出來,用於其他重點戰略方向,大幅拓展俄羅斯陸基防空反導掩護區﹔另一方面,俄羅斯還可視情向東波羅的海、北高加索以及中東地區前推部署,對“步步緊逼”的北約集團實施有力的戰略對沖。
隨著S-500系統順利列裝,不但能使俄羅斯繼續保持在機動導彈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也將為俄羅斯提供可靠的安全屏障,對打破北約的戰略合圍亦有重要價值。
我們也要看到,長久以來,對於S-500的具體情況,俄羅斯軍方並未透露太多。在歷經十幾年坎坷研發歷程后,依然神龍見首不見尾的S-500,究竟戰力幾何,隻能留待時間和實戰的檢驗。
(黃小粟 許騰 馮斌 照片提供:支 點 版式設計:梁 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