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力量

——以新姿態揚帆新時代①

2017年10月30日08:4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任何偉大夢想的實現,都離不開聚力苦干﹔一切偉大成就的取得,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以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斗,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力量!”這告訴我們,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既要竭盡全力,也需凝心聚力。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當此“復興號”列車快速駛抵又一新起點時,我們不妨回望一下“始發站”,再看看我們走過的路——

20世紀的大門剛打開的時候,中華民族正經歷著難以想象的屈辱:不可一世的八國聯軍將大炮架在紫禁城的正陽門,舉行耀武揚威的閱兵。緊隨而來,神州陸沉、山河破碎,戰亂頻仍、民不聊生。沒有哪一種狀態,比危亡絕續更能激起一個民族的“未來感”。從那時起,“中華崛起,民族復興”成為人們的強烈渴望和夢寐思求。危難關頭,我們黨挺膺而出、砥柱中流,帶領人民擺脫一盤散沙的狀態、凝成一個有力的拳頭,歷經重重考驗,推動中華民族一步步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扭轉民族命運、推動大國復興,不可能靠一個政黨、某個群體的力量完成。“喚起工農千百萬”是我們黨的傳統優勢和看家本領。抗日戰爭時期,一名新四軍戰士為了捍衛“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原則,不怕流血犧牲,冒著敵人炮火把欠村民的錢還上﹔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很多老黨員堅守糧倉,直到餓死也不曾私吞粒米……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保持和弘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與人民一塊苦、一塊干。正因為接力中“全速奔跑”、持續地“喚起民眾”,我們黨凝聚起改天換地的磅礡力量,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使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要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困難和險阻會不少,需要萬眾一心、壓倒一切的巨大力量,需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隻有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力量,我們才能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力推“復興號”列車平穩行駛、快速向前。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新的歷史方位。國家的命運、復興的征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軍隊建設的成敗、國家安全的強弱緊密聯系在一起。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行進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的人民軍隊,靠什麼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如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回答好這些問題,全軍必須瞄准新方位新目標,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所有的智慧和力量涓流匯海、聚沙成塔。

人民軍隊有“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熱血壯志,有“伏波惟願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的使命擔當,有“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的英雄氣概,向來是標注民族精神的高地。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征途上,全軍官兵胸懷英雄主義的血性、集體主義的奉獻,堅守永不言敗的品格、為國為民的本色,不僅能把強軍興軍偉業推向新高度新境界,還將喚起整個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斗的偉力雄風。

“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幸福不會從天降,社會主義等不來……隻要汗水勤澆灌,幸福的花兒遍地開。”上世紀50年代的這首《幸福不會從天降》,詞句中蘊含著“實干興業”的朴素道理,至今依然傳唱。我們都是“夢之隊”的成員,隻要人人都做強國強軍事業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不做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夢想就會漸行漸近、如期實現。(王昕霖)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