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陸炮上艦,可滅70千米外海上目標

HIMARS在海軍戰艦上發射火箭彈
炮兵登上軍艦搞發射,這樣的場景可不多見。近日,在美軍“黎明閃電17”演習中,一輛“高機動火箭炮系統”(HIMARS)被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固定到美海軍“安克雷奇”號船塢登陸艦甲板上,然后發射了一枚M31型GPS制導火箭彈,並准確命中了70公裡外的海上目標。這或許是HIMARS首次測試從海軍在戰艦上發射遠程火箭彈打擊遠程目標。對此,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旅作戰部門軍官湯姆·薩維奇中校說:“從海上投射火力的能力至關重要。”
“毫無疑問,從海上讓火箭炮對岸上目標進行半直接打擊,可保持火力的持續性、靈活性,可令敵人忌憚。同時,在射程上可得到極大的提高,可為登陸戰斗搶灘登陸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軍事專家田世英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HIMARS即美軍的“海馬斯”火箭炮武器系統,該裝備主要擔負為早期進入戰區的應急作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任務。“海馬斯”火箭炮武器系統可用C-130運輸機空運,該裝備空運著陸后可在15分鐘內完成戰斗准備。可實現“打了就跑”的目標,可為部隊提供24個小時全天候的火力支援。其重量僅10噸,射程為8—300公裡,射速為8秒/發,再裝填時間不超過8分鐘。在2009年初,美軍從約旦空運至敘利亞打擊IS極端分子時使用了該裝備,2013年6月在阿富汗的赫爾曼德省,也使用了該裝備進行了實彈射擊,打擊效果顯著。
“美軍進行陸基火箭炮上艦發射試驗,主要是驗証陸基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在海基平台上的操作能力,驗証其是否能夠依托海軍平台和現有先進武器對陸上目標實施遠程精確打擊,並驗証上述操作能力能否轉化為對岸上目標的有效毀傷。”田世英指出,“試驗表明其射程遠超身管火炮,經濟性也高於艦載導彈,打擊速度相對來說比航空兵還要快一些。”
“當然,試驗取得的成果也可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后續階段與陸軍和海軍探索相關概念和學說提供有力依據。陸戰隊所將要擔負的強大的任務彈性和豐富的裝備種類,都將有助於其與其他軍種進行聯合作戰,而其跨域作戰的豐富經驗,也將推動其快速適應陸軍‘多域戰’概念的相關要求,並與海軍實現能力互補。”田世英表示。
我國軍隊早在上世紀90年代“科技大練兵”活動中,就廣泛開展過地炮船載射擊,而且是到近海上實施的射擊。
田世英介紹,軍工企業也進行了多次陸炮上艦的規劃,甚至還研發出了一艘裝備了5座50管122毫米火箭炮的516型火力支援艦,兩到三次打擊就足以毀滅一個營的主力,並且能開辟出一個寬大的登陸場。我國甚至將陸軍裝備的PHL-03型火箭炮裝備在了試驗艦上,但這種射程達到300千米的火箭炮,中國最終還是放棄了列裝,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已經研發出了射程超過400千米的火箭炮。
“隨著我國大量列裝先進的中程彈道導彈和超遠程火箭炮,陸炮上艦已無意義。無論是作戰需求還是成本上考慮,都不需要制造這種火力支援艦了。不過總體上看來,上世紀90年代我軍開展的船載陸炮對海上目標在一定條件下的射擊效果還是可以的。”他表示。
那麼,火箭炮系統放在軍艦上使用是否只是簡單放上去?需要如何將陸軍與海軍武器融合起來呢?
對此,田世英告訴記者,“以往固定在民用船上的陸用火箭炮,由於既沒有任何穩定武器系統的平台,又沒有能使瞄准線穩定的隨動系統,射擊密集度和射擊精度水平都比較低。但如果把火箭炮直接變身為艦上火箭炮的話,加裝具有穩定功能的隨動系統,定能極大提高艦艇對岸上目標射擊的火力力度。”(張 強 廉 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