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雪域體能立起“高原標准” 

2017年12月04日09:01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雪域體能立起“高原標准”

圖:日東哨所官兵在雪地練習前扑。張國恆攝

11月的藏東,一夜忽白染碧葭。

茫茫雪野中,突然刮起一陣“迷彩風”。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武裝五公裡越野,對常人來說無疑是在“玩命”,可在駐藏某邊防團官兵看來,這不過是“家常便飯”。

有句網語很火: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氧氣吃不飽,平地比山高”的西藏,哪怕在平地徒步行走,就已經相當於在內地負重20斤,該團駐地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空氣平均含氧量很低,哪怕你入伍前可以“飛檐走壁”,在這裡也會“武功全廢”。

“貪圖安逸請往他處,畏苦畏難勿入邊防。隻有闖過耐缺氧、耐疲勞、耐嚴寒的‘高原三關’,才能真正立起‘高原標准’,才能形成實打實的戰斗力。”該團團長袁明利一席話道出原委。

何謂“高原標准”?眾所周知,再好的武器裝備,上了高原性能都要大打折扣。同理,再健康的人,上了高原也難免“三步一喘”,隻有遵循高原規律,才能有“革命的本錢”。

針對身在高原體力容易透支這一實際,該團組訓嚴格遵循“百分之十”原則:即每周訓練強度和時間的增加不超過前一周的10%,訓練強度大則量小,強度小則量大,使訓練質量與強度呈現波浪狀態。先后在海拔3000米、4000米、5000米開設訓練基地,按照“分級適應、逐層提高”的訓練思路,逐步培養官兵對高原的“適應度”。

為實時掌握官兵身體機能,該團為各營連配發了“體能負荷檢測卡”,繪制了高原耐受性“曲線圖”,定期進行分析研究,並將相關數據反饋至數據庫進行持續完善,進一步指導官兵科學訓練。

六連下士翟乾坤因擔心高原“太拼了”容易受傷,訓練中放不開手腳,連長王文相靈活運用檢測卡和一系列數據,成功幫助翟乾坤走出心理上的“誤區”,去年底營裡組織體能比武,翟乾坤取得兩個項目第一、一個項目第二的好成績。

與實戰化標准對表,該團的“高原標准”是否摻雜水分?一連戰士張俊心裡有杆秤。去年底,張俊奔著服役“高工資”、退伍“好政策”來到西藏,各項訓練“吊車尾”,干部找他談心,張俊卻振振有詞:“俺爹說了,來西藏,躺著都是奉獻。”班長各種招數使完,張俊依舊我行我素。可下連之后,張俊卻傻了眼,該團邊防巡邏對體能不達標者實行“一票否決制”,任你寫一百封血書申請都沒用。

當兵當到天邊邊,卻沒走過巡邏路,傳回家豈不是個笑話?機會就那麼幾次,錯過了可要遺憾終身,思來想去,張俊不聲不響地開啟了“補課”計劃, 6月底,連隊組織體能考核,張俊順利過關,拿到了“巡邏資格証”。這不,10月底連隊前往某界碑巡邏,張俊樂滋滋地打了頭陣。

強健的體魄是遂行任務的前提,更是邊防官兵枕戈待旦、能打勝仗的基礎。“設置‘巡邏資格証’的初衷,是為了官兵的安全著想,如果沒有扎實的體能素質作為基礎,很難應對巡邏路上隨時可能出現的險情。但時間一長,反而激發了青年官兵的好勝心,精武強能的火焰越燒越旺。”該團某邊防營營長索巴告訴筆者。據了解,該團官兵每次巡邏都要負重40公斤、徒步至少200公裡,一路還要面對冰山峽谷、懸崖峭壁,沒有好的身體素質根本堅持不下來。

該團日東哨所每年大雪封山期長達6個月,是名副其實的“雪域孤島”。前些年,由於交通不便,哨所設施十分簡陋。條件艱苦,卻擋不住官兵訓練的熱情。隻要有心,天地之間處處都是訓練場。沒有跑道,繞山跑,沖山頭﹔兩棵鬆樹間捆一根鋼管,簡易的單杠就有了﹔鬆樹上綁幾個沙袋,搏擊場也有了﹔買回幾張瑜伽墊,下載幾個健身視頻,宿舍就變成了“健身房”……

什麼都不說,祖國知道我。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巍峨的雪山默默見証著這群戍邊衛士的精武強能之心,見証著他們的厲兵秣馬之姿。(汪小鬆 張 彬 歐陽大名)

(責編:鄢玲淼(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