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推動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向實戰化轉化

2017年12月05日09:0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注重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建設

●新型作戰力量要形成並保持旺盛的戰斗力,離不開完善充足的動員能力建設。

●完善國防動員體系,離不開完善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建設。新型作戰力量及其動員能力建設始終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需要以嶄新的思路細化動員舉措,以期達成良好的動員效果。

●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建設效果如何最終需要接受實戰檢驗,為此必須注重推動其實戰化訓練。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統籌推進傳統安全領域和新型安全領域軍事斗爭准備,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和保障力量,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新型作戰力量是奪取信息化戰場主動權的“殺手锏”,也是構成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的關鍵。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加緊推動新型作戰力量建設,以求在未來戰爭中形成和保持優勢。我軍不僅要把新型作戰力量建設作為軍隊建設的戰略重點,亦需重視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建設,以充分發揮新型作戰力量潛能。

完善充足的動員能力是保証新型作戰力量持續發揮潛能的關鍵一環

新型作戰力量作為軍事領域發展的排頭兵,往往具有傳統作戰力量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對戰斗力的提升最為直接而迅速。二戰時期,坦克、飛機等裝甲、空中突擊兵力作為當時的新型作戰力量,曾經成為構成德國“閃擊戰”的重要元素,橫掃歐洲。上世紀70年代,精確制導武器、電子信息技術尤其是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發展成為助力新型作戰力量的重要因素,為新軍事革命的孕育發展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當前,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軍事革命正在加速推進,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型作戰力量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能否抓住難得機遇,把先進技術和新型作戰思想有機融合,加快新型作戰力量發展,影響和決定著軍隊未來。

然而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新型作戰力量要形成並保持旺盛的戰斗力,離不開完善充足的動員能力建設。二戰初期,德國依靠坦克集群與空軍協同等新型作戰力量實施“閃擊戰”,最初能夠所向披靡,既是因為其軍事理論上的領先,也是因為其源源不斷的動員儲備。據統計,到1941年6月德國“閃擊”蘇聯之前,德國在已佔領的歐洲國家獲得的物資總額高達90億英鎊,其中繳獲的坦克等武器可裝備數十個裝甲師。尤其是德國充分利用所佔領的法國等國的工廠設備,開足馬力生產各種新型裝備,其中僅利用法國生產線就制造了3千架飛機,為其實施“閃擊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補充。而德國之所以在不列顛空戰中遭受開戰以后的第一次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軍的動員能力不容小視,僅向美國“借用”的最新式戰機就達數百架。至於后來德軍在侵蘇后期進攻乏力,尤其是兵敗莫斯科城下,除了戰略失誤的原因外,也與其新型作戰力量兵源不足、軍官不足、武器裝備不足密不可分。相反,蘇聯則在向東部國土搬遷生產設備的同時,對這些設備加以重組,迅速投入生產前線急需的坦克、飛機等武器。源源不斷的武器供給加上充沛的人力資源,使蘇軍大縱深作戰逐步形成壓倒德軍的優勢,最終徹底扭轉了戰局。同樣,縱觀美軍近年來實施的多場局部戰爭,可以說既是展現新型作戰力量的舞台,也是任何一場戰爭都離不開新型作戰動員保障的明証。如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與盟軍的情報通信系統,大部分都是由征召來的地方技術人員實施運作保障的。此外,聞名世界的“硅谷”不僅是美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也是美軍信息化武器裝備研發的基地之一。

如果說新型作戰力量是現代戰爭中進攻的刀鋒,那麼相關動員能力則是其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因此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國防動員工作必須主動識變、思變、應變,多渠道多路徑將新型作戰力量動員納入建設體系,破除舊觀念、舊思維、舊模式,深入研究動員方式、使用手段等課題,使國防動員建設更加適應打贏信息化戰爭需要。

多途徑多渠道提高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建設水平

完成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完善國防動員體系”的任務,離不開完善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建設。現代新興技術群是新型作戰力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此類技術的不斷發展客觀上決定了新型作戰力量及其動員能力建設,始終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需要以嶄新的思路細化動員舉措,以期達成良好的動員效果。

摸清新型作戰力量國防動員基數。掌握新型作戰力量動員潛力現狀,是達成理想動員效果的前提之一。應切實根據軍事斗爭准備需要,認真抓好新型作戰力量動員潛力調查,摸清相關兵員能力素質、年齡結構、專業性質及分布情況,特別是戰略預警、戰略投送、特種作戰等退伍軍人的數量、質量情況。把新型作戰力量兵員征集、服役和儲備作為一個整體加以推進,注重從源頭上加強新型作戰后備力量儲備工作。在重點方向、重點地區,以現役部隊為軸心進行后備力量儲備,以滿足新型作戰力量國防動員需求。摸清與新型作戰力量相關的技術動員底數與質量,保障戰時能夠迅速組建、擴建部隊所需專業技術力量。

完善新型作戰力量動員法規。新型作戰力量的興起是破舊立新的過程,涉及的領域廣泛、情況多樣,必須把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加大相關立法工作。事實上,這也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如僅在網絡領域,美國就曾先后出台《網絡空間人才國家倡議》《國家網絡安全人才框架》等文件,強調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為美軍網絡作戰力量提供優秀人才。當前,尤其需要以現有國防動員法規為基礎,適當修改完善與新型作戰力量動員相關的法律條款,為新型作戰力量動員及訓練提供良好的法制化運行條件。還可考慮制定專項新型作戰力量動員法,就動員任務、時機區分,動員指揮的相關程序,動員資源的儲備方式和要求等做出明確規定。

注重戰略統籌協調推進。加快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對整個軍事系統而言具有革命性、系統性的推動作用,但相關動員領域也往往是經濟發展前沿與尖端科技密集產業,因此要注重在戰略層面搞好規劃統籌。在突出重點、保障急需的前提下,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開展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建設,做到既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又能形成良好的動員效果,確保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決不能因盲目追求動員能力的快速發展而影響經濟建設,但也不能因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動員保障需求。

注重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向實戰化轉化

新型作戰力量動員能力建設效果如何,最終需要接受實戰檢驗,為此必須注意推動其實戰化訓練。

制定科學完善的動員預案。依據戰時可能擔負的動員任務和本地區國防動員潛力的分布情況,擬制新型作戰力量動員預案,這既是有效實施動員的基本依據,也是快速、高效完成各種動員任務的關鍵所在。制定預案要力求周密、可行,並留有一定的彈性和余地,切實保証預案的實用性。重視分類規劃國防動員預案,使國防動員計劃預案形成系列,做到縱橫連貫、目標明確、適應性強。善於總結動員演練、搶險救災等經驗,提高預案的可操作性。

大力推進新型作戰后備力量訓練。新型作戰后備力量要形成強大戰斗力,需要反復進行實戰化訓練。要定期根據預案內容組織必要的動員集結演練,檢查動員機關組織國防動員的能力、后備力量在位情況及其素質狀況,確保平時對接渠道暢通,戰時迅速實施動員。注重通過演習、訓練、模擬等方式,檢驗提高新型作戰后備力量和軍民通用技術的作戰效能,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循環發展,從而保証后備兵員技術提前適應戰爭需要,熟練掌握戰法運用,靈活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通過新型作戰后備力量實戰化訓練,還可發現動員預案存在的問題隱患,及時進行完善改進。

突出后備力量戰斗精神培育。在科索沃戰爭最后階段,北約的轟炸嚴重破壞了前南聯盟城市排污系統,產生了所謂“馬桶效應”,也就是馬桶不能使用導致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加上電力、運輸、食品等日益短缺,最終促使民眾中的一部分人開始反對與北約作戰。這一事例的警示意義在於,要提高“戰爭耐受力”就不能不重視國防教育和戰斗精神培育。善於借助新設立的抗戰勝利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回顧中華民族苦難的過去,增強新型作戰后備力量的歷史責任感,激發其居安思危、常備不懈的愛國熱情。同時,還可借助定期培訓、廣泛開展實戰化訓練等方式滲透戰斗精神培育。(吳正桂)

(責編:鄢玲淼(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