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王克勤營”裡的新互助

2018年01月11日09:2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王克勤營”裡的新互助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王克勤式一線帶兵人”秦鬆杰(左二)在新戰士五公裡跑步中為班裡戰士加油鼓勁。(朱達 攝)

集合點名前喊連訓,是很多連隊常見的做法。然而,第72集團軍某旅三營支援保障連一次點名,官兵們卻喊出了兩個版本的連訓。

改革調整中,新組建的支援保障連官兵來自兩個榮譽連隊。一個是愛兵模范王克勤生前所在連。70多年前,王克勤帶頭發起的官兵思想、技術和生活“三大互助”運動傳遍全軍,連訓“尊干愛兵、團結奮進”也作為該連光榮傳統代代相傳。另一個是“許昌連”。解放許昌的戰斗中,該連僅用8分鐘便展開4次爆破炸開城門,而后又打退十幾倍於己之敵的瘋狂反扑,“神速突擊、頑強制勝”的連訓被官兵視為精武礪劍的精神法寶。

連訓的背后是集體認同感。一個連隊呼喊連訓時的南腔北調,折射出改革調整期間新組建單位的融合之難。

作為王克勤生前所在營,今天的三營,有近三分之一的官兵都是從外單位轉隸而來。“不同單位的官兵,文化傳統、管理模式、行為習慣等各不相同,給單位建設發展帶來了不少沖擊。”教導員胡良平說。

合編之后,如何盡快推動部隊合心合力?這是“脖子以下”改革展開以來大江南北軍營裡的“熱門”課題。面對這一新課題,三營還是老解法——發揚“三大互助”傳統。

由此,支援保障連裡發生了不少新變化。教育討論,排長徐昊借鑒了王克勤連隊的“互助教育法”,受到全排官兵歡迎﹔體能訓練,值班員張加文吸納“許昌連”班長孔峰的提議,改變訓練課目組合順序,訓練效益明顯提升……新連隊吸納著兩個光榮集體的優長,正加速融合發展。

“如果能從‘互助’的角度來看那些老單位的個性特點,矛盾就會少很多,戰斗力標准就會鮮明得多。”回顧幾個月來的融合歷程,蘇曉武認為,發源於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互助”運動,正在改革強軍中彰顯出新的時代內涵。

歷史傳統、行為習慣、思想觀念有差異——

互解互通,熔鑄過硬的“鋼”

2017年5月中旬,剛從某海防團轉隸到三營,排長吳壽興就被新的管理規定“撞了一下腰”——

海防團要求干部每晚熄燈后到凌晨5點前查鋪查哨兩次,而新單位規定,中午午休時干部也要查鋪查哨一次……由於不熟悉新的規定,吳壽興剛擔任連隊值班員時,幾次午休查鋪查哨都沒落實。

事后,吳壽興一臉自責,卻被告知:“指導員已經代你查過了。”原來,指導員怕吳壽興初來乍到“水土不服”,工作中不僅對他悉心幫帶,而且熱心補台。吳壽興頓感心中暖流涌動,下定決心盡快熟悉新規定、適應新環境。

新轉隸到三營的官兵中,不少人都有著和吳壽興相似的經歷。對此,教導員胡良平這樣看:合編后的官兵來自不同單位,如同不同血型的新鮮血液在一個肌體中循環,隻有理解和溝通才能抗“排異反應”,才能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把新單位熔鑄成一塊過硬的“鋼”。

為此,三營組織官兵與新轉隸戰友開展了“光榮歷史互講、先進經驗互學、英模典型互勵、特色文化互融”活動,開展“新的戰友如何相處、新的班排怎麼融合”的專題討論,引導官兵在合編后取長補短、共謀發展。

那天中午,記者在三營食堂看到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互贊會”:“新轉隸來的上等兵刁大龍,保養裝備不怕臟不怕累,值得我們學習”“高佔祥同志擔任連隊值班員嚴格要求,把連隊的作風抓了起來”……官兵們在開飯前借助“飯堂小廣播”為身邊的好人好事點贊,一點一滴的交流交融,加深了戰友感情,也促進了團結協作。

七連下士武靜的老單位是“基層安全保衛工作模范連”。轉隸后,他發揚老單位抓安全工作的傳統,主動擔任安全員,排查講評安全隱患情況,倡導人人養成安全意識,為連隊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兵種編成、擔負任務、崗位專業有差異——

互幫互進,點燃事業的“火”

“王海洋,成績全優!”轉隸到三營七連不到3個月,副班長王海洋就順利通過了3個專業的考核。

王海洋的這份成績來之不易。過去,王海洋是某海防團迫擊炮專業的訓練尖子。轉隸后,他成為新型反坦克火箭操作手,一下子從“訓練大拿”變成了“門外漢”。有些灰心喪氣的王海洋甚至向連隊干部表達了退伍的想法。

“合編之后要真正合力,需要每名官兵都在新崗位上煥發出戰斗力!”三營營長李克南介紹說,從裝步營轉型為合成營后,火炮、裝甲、工程等各種作戰要素融入戰斗編成,很多官兵都和王海洋一樣經歷著轉型陣痛。

如何使不同專業、不同崗位、不同兵種的人員,在作戰理念、知識結構、能力素質方面加速融合,在戰斗力建設上產生“1+1>2”的效果?三營發揚技術互助的傳統,將專業技術骨干打破建制任教組訓,安排技術尖子與轉隸官兵結成互助對子,簽訂幫帶協議書,幫助官兵突破兵種、崗位和專業的“壁壘”,燃旺建功軍營的事業之“火”。

老班長廖偉烽主動和王海洋結成了技術互助對子。學習計算標尺、測定目標距離,掌握射擊原理和實際操作……兩個多月后,連隊組織反坦克火箭實彈射擊,王海洋三發三中。合成營專業雜、崗位多,為幫助新戰友盡快實現“一專多能”,連隊又加強了對王海洋的跟蹤培養,幫助他掌握裝甲車駕駛和高射機槍操作等技能。

這些天,三營又組織了一次專業技能考核,新轉隸官兵的成績都在良好以上。營裡新組建的火力連科研攻關小組也傳出喜訊:連隊新配發的迫擊炮射擊系統與反坦克火箭筒微光夜視儀“嫁接”成功,有效提高了迫擊炮夜間射擊精准度。而這一成果背后的“功臣”——副連長馬新和班長高陽,都是新轉隸過來的。

生活基礎、事業平台、工作環境有差異——

互愛互扶,融聚溫暖的“家”

“關心轉隸官兵,攜手共同前進”“進了旅大門,就是一家人”……調整組建后的第一次駐訓,三營的駐訓點裡隨處可見一條條暖心的小標語。

行勝於言。每條標語的背后都是一個個暖心的小故事——

“班長,請問蚊帳怎麼挂?”面對上等兵賀暢的提問,班長杜仕一開始有點“蒙”。原來,賀暢轉隸前所在的某海防團駐地蚊子少,從來沒挂過蚊帳。於是,杜仕手把手教小賀挂蚊帳,怕他站崗時被蚊子叮咬,還熱心為他買來驅蚊藥水。

“新學校真是挺不錯!”改革調整后不久,新學期開學了,三營12名轉隸官兵子女順利辦理了入學手續。旅裡不僅積極聯系地方相關部門解決轉隸官兵子女入學、家屬隨軍等問題,還整修來隊家屬公寓,為因移防停止休假的官兵補辦休假手續,建設好官兵的“后院、后路、后代”工程。

2017年7月,旅機關對轉隸官兵問卷調查發現,他們最大的顧慮是:到了新單位,環境陌生,擔心成長進步受限。如何發揮“三大互助”優良傳統,讓轉隸官兵感受到“家”的溫暖?三營的做法是回應官兵最關切的問題、化解官兵最現實的顧慮、解決官兵最撓頭的困難。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干部調整、立功受獎、骨干選取等問題上,對轉隸官兵厚待一分、高看一眼。

支援保障連偵察班班長劉聚轉隸到三營前,因訓練成績突出兩次榮立三等功。轉隸后,恰逢連隊遴選優秀士兵提干對象。“自己初來乍到,在新單位又沒有工作實績,能選上嗎?”劉聚心裡沒底。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黨小組推薦、民主測評、黨支部研究……一系列程序走下來,連隊公開公正推薦了他為提干對象。

愛兵愛到根本處,帶兵帶上成才路。“尊干愛兵模范連”指導員閆承林有本“知兵錄”,詳細記錄著每名轉隸官兵的生日、興趣愛好和特長。在此基礎上,連隊為每名轉隸官兵制作了一份“成長路線圖”。

上等兵馬建洲性格內向,轉隸到連隊后,班長張超超發現他干事沉穩且步槍射擊成績優秀,便推薦他擔任狙擊手。果然,馬建洲不負眾望,在旅裡組織的實彈射擊考核中,他取得隱顯目標射擊和應用射擊成績兩個優秀,成為連隊官兵學習的新榜樣。(朱達 劉先冬 李元慶)

(責編:俞奕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