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人人都做“董彬新”

2018年01月17日09:0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人都做“董彬新”

“董彬新”者,“懂兵心”之謂也,實際上是南部戰區陸軍某旅幾位“老政工”的化名。他們在旅裡公眾號上推出的《哪有什麼一帆風順,誰的成長不疼痛》,解開了士兵“二雷”的思想疙瘩,也讓“董彬新”這個名字著實火了一把。

“董彬新”為什麼能火?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摸准了士兵的脈搏,把思想工作做到了官兵心坎上。一句話,就是“他”懂得士兵的心,關注士兵的情,善解官兵的難,讓官兵覺得:你是那個懂我的人!

人們常說“聯系實際”這句話,思想工作也不例外。什麼是“實際”?時代就是最大的實際。“董彬新”之所以懂兵心,是因為“他”讀懂了這個時代。新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互聯網這個時代背景。它普及於世界的各個角落,影響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方法、思維方式。軍營“網生代”握著鼠標長大。“交友靠微信,購物上淘寶,心情晒微博,出門掃共享,支付用手機”成為他們生活的新方式。有人說他們是“五一代”:游一代、滑一代、微一代、搜一代、秀一代。也有人說他們是“許三多”:價值多元、成分多樣、思想多變。不少官兵有了心事,不找戰友找網友﹔遇到困難,不找領導,而是求助於“萬能的朋友圈”。連隊骨干和微信好友,在他們眼裡,有時候很難說哪個親、哪個疏。這就是新時代官兵的思想實際。

季節變了就要換衣裳。思想工作一旦脫離實際,就一定會南轅北轍甚至背道而馳。“董彬新”及時搶佔網絡時代的“青春地盤”,樹立“互聯網+”的新思維,把所有戰士、所有思想問題放在互聯網這樣一個背景下來看待、來思考,網上找兵情,網上交兵心,網上解兵難,立竿見影,許多不懂的問題好懂了,許多不理解的現象理解了,許多難做的工作好做了。

復制“昨天的我”,永遠不可能塑造出“明天的他”。現在,有的人說起“當年”滔滔不絕,談及“當下”一聲嘆息﹔不是探索“治病”的方法,而是嫌思想工作的對象“病”得奇特﹔“療病”總是用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而不是找准病根、對症下藥。用舊眼光審視新生代,看他們就會覺得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甚至錯誤地認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錯的,這不是現代版的“刻舟求劍”嗎?老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產生新的問題。

馬克思說:“每一滴水在太陽的照耀下都閃耀著無窮無盡的色彩。”人們贊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我們並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的芳香。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官兵思想,正如水珠在太陽的映照下,呈現出各種色彩。面對“多彩”的新時代士兵,有人迷惑:仿佛一夜之間,熟悉的“鑰匙”不再能輕易打開士兵的“心鎖”,所擅長的很多“支點”不再能輕易撬動士兵的心靈。

沒有帶不好的兵,隻有不會帶兵的人。一名90后思想工作骨干說:好的思想教育就像“談戀愛”一樣,要溫柔一點、浪漫一點。“如果你送了一個東西給心上人,但是這個東西塞的方式不對,硬邦邦地塞給他或者扔給他,他不見得就會接受,或者接受了也不見得會開心。”一個好的思想教育過程就是以心換心,以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以一個心靈暖化另一個心靈,用最好的方式、最好的話語,在最恰當的場合提供給對方。

移動終端掌握在青年官兵手中,要獲得他們“點贊”,必須接地氣、有創意,既辦得了事,又賣得了萌,用不同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多管齊下,不能指望一把鑰匙開多把鎖,而需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甚至要多把鑰匙來開一把鎖。新時代、新士兵,新情況、新問題,僅靠幾個“董彬新”也遠遠不夠,而需要千千萬萬個像“董彬新”這樣的政治工作者。(顧鵬)

(責編:俞奕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