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俄在敘利亞用戰斗機器人作戰 未來戰爭向無人化方向發展

2018年01月19日09:01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此時“無人”勝“有人”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俄軍在敘利亞使用戰斗機器人作戰群實施陣地攻堅戰。在這次以機器人為主的戰斗中,履帶式機器人沖鋒、打擊、吸引武裝分子開火,並引導自行火炮群將暴露火力點逐個摧毀,奪佔了久攻不下的多個高地。

戰爭實踐表明,無人作戰系統所具有的優勢,必將加速推動未來戰爭向無人化方向發展。

更長的續航能力

拿破侖曾經贊譽:“軍人的第一美德在於不懼疲勞,而勇氣尚在其次”。戰場上,武器裝備的持久性要遠遠高於人的持久力,人已經成為制約武器裝備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無人作戰系統可以將技術裝備的作戰性能放至最大,實現戰場持續作戰能力的巨大突破。

持久力對於提高空中和海上的作戰優勢更為明顯。空中,無人機能夠長期執行任務,“捕食者”“死神”和“全球鷹”等無人機滯空時間超過24小時,遠遠超過有人駕駛飛機。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或無人飛艇能作為衛星的緊急備份,當衛星被干擾、摧毀時,它們可以在近大氣層空間長時間充當“偽衛星”,實施長期的通信和導航保障。長航時的隱身無人飛機,甚至能將通信、導航網絡秘密擴展至敵方領土,開辟一個新的“中繼站”。

未來,隨著海洋溫差能量轉換技術、海浪能量轉換技術等新型能源動力的突破,無人駕駛水下航行器將可以在水中工作數月甚至數年,甚至可能成為海戰規則的改變者。

更強的抗風險力

縱觀戰爭史,甘冒風險、不懼挑戰的作戰力量能在戰爭中發揮關鍵作用。無人系統不會將乘員或參戰人員置於險境,能夠執行高風險任務,裝備無人作戰系統的軍隊可以實施更為大膽的作戰計劃。如空中和地面機器人可以抵近危險區域實施偵察﹔兩棲和水下機器人可以作為登陸作戰的第一梯隊,在登陸前對海灘進行測繪和偵察,發現並清除近岸水雷及海灘的障礙物﹔小型消耗型無人飛行器可以及時提供打擊后的戰損評估。

如果有可靠的通信保障,無人作戰系統還能被派遣至敵方據點執行自殺式攻擊,或偵察敵方防御部署情況,發送回有價值的情報,也可以攜帶電磁和紅外誘餌實施佯攻機動,迷惑敵方並消耗敵方彈藥。

更好的隱身性能

未來戰爭,武器裝備的低可探測性決定其生存能力和隱蔽攻擊能力。無人作戰系統體積、動力一般小於有人作戰裝備,暴露自己的可能性更小。同樣的隱身技戰術手段運用於無人作戰系統,就可以實現更好的隱身效果,執行更加隱秘的軍事任務。

無人作戰系統的低可探測性本來就優於有人作戰系統,加之無人作戰系統的防護能力通常都不如載人作戰系統,更需要強化其隱身性,提高戰場生存力。為增強隱身能力,可以將先進的隱形技術用於無人作戰系統,如通過採用復合材料、雷達吸波材料和低噪聲發動機,減小武器表面縫隙,降低雷達反射率﹔使用新型表面涂層,達到更好的雷達、紅外和可見光隱身效果。

更高的效費比

與無人作戰平台相比,有人武器裝備的技術性能升級成本較高。比如,新型的主戰坦克以千萬計,作戰飛機和衛星以數億、十億計,而先進的作戰艦艇、潛艇更是以數十億計,有人武器裝備成本的爆炸式增長極大增加了國防預算的壓力。而無人作戰系統能在多個方面減小費用開支,以更低的制造成本、使用成本,提高武器裝備的全周期效費比。

無人作戰平台的動力、生存力和防護力等性能要求通常都低於有人作戰系統,有利於降低成本,減小研制和生產開支。同時,無人作戰系統能長時間執行任務,減小遂行任務的作戰單元數量,從而間接縮減生產成本。

未來,隨著武器裝備自主化程度的提升,無人作戰系統對人的依賴性更小,能進一步縮減參戰人員數量,降低人員消耗。(張鵬 花吉)

(責編:俞奕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