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00導彈將成中國反導網新鮮血液 中國不會仿制

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日前表示,一艘向中國運送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貨船在途中遭遇強風暴,被迫返回。這一消息再次使俄羅斯售華S-400成為關注焦點。那在國產防空導彈系統大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引進S-400能給解放軍防空作戰帶來哪些助力?中國真的需要S-400嗎?專家表示,S-400與國產高端防空系統相互搭配、相互彌補,讓中國的防空反導網更牢固。
S-400可覆蓋整個台灣?
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在表態中並沒有明確俄方向中國運送的S-400系統的具體數量。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0日報道稱,俄軍工領域消息人士透露,首批用於裝備一個團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已運往中國。據俄媒報道,根據雙方簽署的合同,中國將購買不少於6個營的該型防空導彈系統,合同金額超過30億美元。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俄軍工領域發言人的表態來看,雖然因天氣原因S-400運送出現延誤,但這側面說明距離中國列裝該系統已不遠了。該專家表示,S-400裝備解放軍后,無疑是為解放軍防空反導網注入新鮮血液。首先,中國早幾批S-300系統是上世紀90年代初引進的,目前已經有20多年歷史。那些裝備技術上已經落后,也接近壽命后期。S-400一方面可以代替這些系統,起到更新換代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融入這些系統,提高早期S-300的作戰效能,相關部隊也能很快上手。其次,與國產防空系統相比,S-400雷達波段、制導體制、抗干擾性能不同,S-400列裝后可增加地面部隊裝備的多樣性,增強防空系統的穩健性和牢固性,增加對方壓制的難度和代價。再次,即便和“紅旗-9”最新改進型相比,S-400仍有部分性能超出。例如,S-400的導彈彈體較大,這使得最大射程比較遠。即便是以配合引進48N6E3導彈算的話,也達到270公裡左右。S-400採用X波段的制導雷達,攔截超低空目標能力也較好。S-400配備多種導彈,在防空、反導方面更加均衡,它的反導攔截彈戰斗部較大,對反導能力進行了優化。
但專家認為,受限於技術體制,S-400不是“游戲規則改變者”,也沒必要夸大它所帶來的一些技術優勢。例如,有台媒炒作S-400可覆蓋整個台灣。專家認為,S-400最大射程400公裡的40N6導彈一直未見裝備俄軍,中國是否能夠引進該導彈更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目前使用的導彈最大射程270公裡。考慮到地球曲率影響,這個射程覆蓋的空域隻能是高空,而且針對的是大型平飛目標。
中國需要“克隆”S-400嗎?
據俄媒報道,雙方合同中寫明俄方不會向中國提供技術轉讓,或允許其按許可証進行生產。中國專家表示,從中國角度來看,也不可能去克隆S-400系統。總體上看,作為一種已經裝備俄羅斯軍隊10年,以無源相控陣雷達為基礎的S-400已不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整體技術已不具有仿制價值。近些年,中國在防空反導、電子、導彈技術方面的技術突飛猛進,沒必要引進S-400上的某項技術。當年,中國沒有克隆S-300,現在更沒有必要復制S-400。
但專家表示,隨著部隊使用S-400后對其了解更加深入,不排除會發現其中某些具體技術,例如某些算法和理念可以為我所用。俄羅斯人在體系思維上有獨到之處,一些軟件的算法和針對特定目標的優化等方面,很有自己的特點,在一些技術細節方面仍有借鑒意義。
引進S-400意義何在?
在2017年的朱日和大閱兵上,“紅旗-9B”新型防空導彈首次公開亮相,有了“紅旗-9B”,那S-400的意義何在呢?從外媒報道的情況來看,中俄S-400導彈引進談判歷時多年。從當時角度看,S-400主要技戰術性能是要大幅領先於國產“紅旗-9”初期型號的,包括射程、攔截超低空目標和反導能力。專家認為,雖然“紅旗-9”后續發展型的各項技戰術性能指標也並不比S-400低,甚至在很多方面還有所超越,但由於技術跨度不小,在當時無法確保新型號的研制是否會有拖延。所以,採取少量引進與自研相結合的方式,便是更合理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引進S-400也是確保國防安全的重要舉措。加之“紅旗-9”最新型號的防空導彈系統產能也有限,S-400的引進也有助於加速換裝步伐。
專家表示,上世紀90年代中國引進俄羅斯先進武器時,軍費和外匯儲備都很有限,肯定要“好鋼用在刀刃上”,引進的武器必須是國內急需的,帶有跨代性質的。中國當時看到S-300時可能是一種仰視,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如今再看S-400已經是平視。雖然,S-400等武器與相關國產武器型號是同代武器,但仍有自身的特殊價值。(張杰 劉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