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第78集團軍某特戰旅女子特戰分隊冬訓 男女兵協同作戰

2018年01月31日08:4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血熱了,風雪中也不妨盛開”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VR全景記錄女子特戰分隊戰術對抗訓練。

“你向前走一步,我就能跟一步”

站在雪野之上,瑟瑟發抖的我恨不得把整個人都縮進大衣裡。手機電量幾分鐘就銳減了一半,掙扎著用最后的能量顯示出一個冰冷的數據:-31℃。

對於這樣的寒冷,站在“山貓”全地形車旁的女兵王琳莎顯得十分“適應”。在她的記憶中,2016年的冬天才是她“人生中最寒冷的冬天”。

那是一次為期4天的雪地行軍。出發前,王琳莎右腳踝受了輕傷。戰友讓她請假,王琳莎想了想,還是選擇了出發。

隊伍像一條素色飄帶,在林海雪原間劃過。排長葛芳,走在隊伍最前面。

回頭一望,蜿蜒起伏的人影中,王琳莎的身子晃了一晃。

似乎有點兒不對勁,但葛芳沒有時間多想。這一次,女子特戰分隊是全旅的“先鋒隊”,不僅要打頭陣“蹚雪”,還要在茫茫雪野上迅速判定、規劃出適合大部隊走的路線。

此時的王琳莎,仍和隊伍一起保持著行進的節奏。誰也看不到面罩之下,這個90后小姑娘痛苦的表情。

夜色將隊伍完全吞沒,部隊在規定時間內到達了集結地。

葛芳卸下背囊,快速奔向王琳莎。

胳膊被排長挽住的瞬間,王琳莎抬起了頭。她長長的睫毛早已凝結了冰凌,臉上甚至還有兩道冰凍的淚痕。

看見葛芳,王琳莎咧嘴笑了:“排長,我沒事。你向前走一步,我就能跟一步!”

救護車上,軍醫小心翼翼地脫下王琳莎的襪子。那一刻,圍在車下的女兵們眼眶都紅了——她右腳跟的皮膚已經完全被磨掉,滲出的血水混著冰碴粘在肉上。

王琳莎沒說話,一仰頭,“把眼淚倒了回去”。

這個場景,讓營長徐忠海“心裡被狠狠揪了一把”。這群平日裡的“愛哭鬼”“小丫頭”,讓他這個已經在練兵場磨礪得有些冷酷的老特種兵“居然眼眶也熱了”。

《紅樓夢》寫道:“女兒都是水做的骨肉。”

“水做的骨肉”,並非隻有似水柔情。在嚴苛的環境下,水亦可為雪,亦可為冰,亦可冷靜與堅強。

“我們不知道及格線是多少,隻看最好最快的那一個”

“砰、砰、砰——”槍聲,打破了雪野的寂靜。

47環!女兵李婷不滿意地搖了搖頭。顯然,寒冷影響了她的射擊成績。李婷將自己現場總結的射擊心得告訴身邊的戰友。

湖北女孩李婷,有著1米78的高挑身材,但男兵們嘴裡談論更多的是她的本領高——她一舉拿下全旅手槍射擊比賽桂冠,成為全旅官兵眼中的“明星”。

“我的偶像是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李婷頗為驕傲地說。

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二戰中蘇軍著名女狙擊手。李婷希望成為一名像她一樣優秀的狙擊手。

“我們體能和爆發力比不上男兵,但女兵有細心、耐心……”李婷狡黠一笑。

營長徐忠海說,訓練場上,女兵享受不到任何“特殊照顧”,天氣再寒冷,基礎訓練課目一樣都少不了——男兵扛的圓木,她們一樣要扛﹔男兵舉起的彈藥箱,她們也一樣要舉過肩頭。就連犯錯誤受到的懲罰,都不會因為是女兵而減少。

特戰女兵佟傳蕊入伍之前,從來沒有坐過飛機。到部隊第二年,她終於坐上直升機,“飛到天上去看了看”。

只是,當她正陶醉於天地壯美時,傘降教員一聲令下,她就從機艙跳了出去。

“第一次坐飛機,就要跳飛機!”眼前這個開朗的小女生笑著說。

“既然是特種兵,不管男女,傘降都得訓!”旅政委馬寶川這樣說。2016年春暖花開時,特戰旅傘訓場上,第一次迎來女兵。

“我是有‘血’的教訓的。”佟傳蕊捋捋自己的短發,不好意思地說。

疊傘是傘訓中的一個重點環節,如果傘疊不好,穿傘繩的誤差過大、傘衣包裹不緊等,都可能導致開傘不正常。在疊傘過程中,隊員們必須脫鞋、穿干淨襪子在平整的墊布上行走排查,一個小石子,甚至是一根枯草,都可能在高空中將傘衣撕破。

一直都很細心的佟傳蕊,那天犯錯了。

“佟傳蕊!”

“到!”

“抱傘包,繞場一周跑!”

佟傳蕊抱起剛疊好的傘包,正准備穿鞋跑步,又被教員制止了:“光腳跑!”

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了,誰都沒有想到,教員對男兵女兵的懲罰一視同仁。

傘訓場中間夾著一段石子路。“那真是鑽心的疼!”佟傳蕊也不記得自己是怎麼跑完的,隻記得額頭上滲出的汗,腳底扎心的疼,以及腦海中對自己的提醒。

從800米高度扑向大地,特戰隊員的生命是用秒來計算的。一旦發生意外,“能救你的,隻有你自己”。

這句話深深印在了每一個特戰女兵的腦海裡。她們知道,能有跳傘的機會何其不易﹔她們知道,任何小錯誤都可能致命。

傘訓那段時間,佟傳蕊和戰友的雙手上,裂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口子,“洗個臉都能劃傷自己”。

在女飛行員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離地三尺,不分男女。對於女特戰隊員來說,戴上頭盔的那一刻,握緊槍的那一刻,踏上直升機的那一刻,她們所有的訓練標准都與男兵調至同一刻度。

女子特戰分隊剛成立時,因為沒有先例,訓練課目的標准,都是參照男兵來制定的。

征詢意見時,女兵們把訓練標准說得更干脆利落——

“我們不知道及格線是多少,隻看最好最快的那一個。”

“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很遠”

雪地行軍,李婷看到有戰友摔倒,伸手拉了他一把。

“謝謝哥們兒!”站起來的男兵看都沒看就說了一句。下一秒抬頭,發現眼前站的竟然是個女兵,他有些尷尬了。

“沒事,快走吧,哥們兒!”李婷豪爽地回答。對於一年四季都是一身迷彩服的特戰女兵來說,這樣的事情,她們早就習以為常。

一位作家這樣描述雪:“雪下得越大,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就越小,它似乎蓋住了敵意、急躁和憤怒,使人與人更加接近。”

2017年10月,一場提前到來的小雪,讓特戰旅的特戰女兵第一次融入了特戰男兵組成的突擊隊伍,進行兩天兩夜的戰術綜合演練。

6名女特戰隊員、6名男特戰隊員一起編組。這個“成分復雜”的戰斗小組,起初讓別的組瞧不上眼。這是特戰旅組建以來,首次男女兵協同作戰。

從一進入演練場,氣氛就變得異常緊張。眼前的一條條皮劃艇,讓6名女兵面面相覷:這哪裡贏得了?

雖然操舟有男兵相助,可李賀余光一瞥,發現有幾隊男兵已經上岸。

進入山林地,訓練課目又讓佟傳蕊和李婷“吃了一驚”:尋找附近的傷員,進行簡單處置后送。

“找到他的時候,他的右腿已經‘沒了’,血肉模糊。”李婷皺眉描述著她看到的一切,原本以為就是簡單的戰場包扎,沒想到要救護的“傷員”如此逼真,一下子讓她“有種置身戰場的感覺”。

男兵負責固定傷員,女兵負責迅速包扎,居然比其他組更加高效。接下來的課目,男兵和女兵的配合越來越默契:佟傳蕊隱蔽偵察,向戰友傳遞數據,男兵實施精准火力打擊﹔李賀被任命為狙擊手,掩護著戰友快速通過……

若是每個“指頭”不夠堅硬,攥起來怎麼能形成“鐵拳”?

對於特戰旅的男兵和女兵來說,那次協同作戰之后,相互關注的焦點開始有了變化——對方的優勢是什麼,戰場上協同的關鍵是什麼……

夜深了,雪仍在下。雪夜狙擊訓練緊張進行中,女兵們和自己的男兵“搭檔”靜悄悄地潛伏在山林之中。

“葛芳排長告訴過我們一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趴在雪地上的李婷對我說,“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很遠。”

在女子特戰分隊的營房裡,珍藏著一幅手繪稿,那是一名已退伍的特戰女兵為戰友們設計的徽章——“TZ”特戰標識頂部,盛開著一朵木蘭花。仔細端詳,又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

“血熱了,風雪中也不妨盛開!”特戰女兵們笑著告訴我。(魏兵 劉建偉 康子湛 孫偉帥 張藝藐 姜嘉霖 李大鵬 趙雷 孫偉帥 魯赫 劉建偉 劉鵬 賀善文 孫浩 尚超)

(責編:俞奕佳(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