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辦閱兵被批“炫耀” 美國人緣何不買賬?

資料圖:美軍儀仗隊正在排練奧巴馬就職閱兵儀式
“我想要一個法國式的閱兵。”美國媒體6日爆料,美國總統特朗普已指示五角大樓官員,准備籌劃一場盛大閱兵式,展示美國的武裝力量。該消息隨后得到白宮和五角大樓証實。去年7月,特朗普曾受邀出席法國國慶閱兵式,顯然受了法國大閱兵的“啟發”。作為三軍統帥,特朗普有權下令閱兵。然而消息一出,卻令美國輿論場一陣躁動。有人驚呼這是“非美國式”做法,有人批評特朗普“張揚炫耀”,還有人宣稱“一個新的拿破侖正在出現”。美國歷史上曾多次進行大閱兵,但多是在戰爭勝利以后。
二戰后,美國成為不可一世的全球軍事霸主,駐軍遍布世界各地,集中性閱兵展示實力的必要性下降。更何況,它貿然發起的多場戰爭沖突多以失敗或“爛尾”收場,更少了“慶祝勝利”的機會。如今,一個被認為“非傳統”的總統能改寫美國的又一項“傳統”嗎?特朗普的“閱兵夢”何時能實現?
由於國家沒有閱兵傳統,特朗普的閱兵計劃很快招致許多政客的批評。“美國正在出現拿破侖:議員給特朗普搞閱兵的想法潑冷水”,美國《商業內幕》網站以此為題稱,一些國會議員要特朗普打消閱兵念頭。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斯佩爾稱:“老實說,我對此感到震驚……一個拿破侖正在出現。”斯佩爾指責特朗普總想著怎麼“張揚炫耀”,“這不是我們的風格,不是我們的做事之道”。
此前當過軍官的伊利諾伊州參議員達克沃斯,則拿特朗普年輕時以長骨刺為由未服役參加越戰說事:“我在軍隊和參議院均宣誓捍衛美國憲法,而不是去盲目服從‘骨刺軍校學員’的嗜好。”美國歷史學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也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節目中質疑道,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共駐扎2.1萬名士兵,但特朗普從未去慰問過。奧巴馬就任后第三個月就去了伊拉克,小布什去伊拉克和阿富汗一共6次,特朗普倒是不斷去海湖庄園。CNN網站的一篇評論嘲笑說,在特朗普的世界裡,“更大”總是意味著更好。美國CNBC援引一防務智庫負責人愛德華·金的話說:“即便是超級大國也要受限於基本的數字,我們已經背負了20萬億美元的債務,這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美國人排斥大閱兵,主要是受歷史和傳統影響。美國歷史不長,沒有遭受過大規模戰爭侵略。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后,美國並沒有形成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每個州都是獨立自治的。美國在建國之時,沒有閱兵式,隻有慶祝。20世紀影響深遠的兩次世界大戰給很多國家帶來災難,但美國本土基本沒遭遇戰火紛擾。
歷史上,美國的閱兵也多以游行慶祝為主,通常是在戰爭勝利結束后進行。比如二戰后的1946年1月,美國曾在紐約舉行盛大閱兵游行。“冷戰”期間,杜魯門、艾森豪威爾和肯尼迪等總統就職時,曾舉行過閱兵游行,並展示武器裝備,但當時是在美蘇對峙的背景下。美國上一次搞閱兵是1991年6月老布什時期,當時是為了慶祝第一次海灣戰爭勝利。小布什時期,也曾希望舉行閱兵,但由於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並未結束隻好作罷。
《華盛頓郵報》稱,二戰之后,美國閱兵次數屈指可數,這也是因為美國打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都談不上勝利。一般而言,美國也不需要通過閱兵炫耀武力,因為美國認為作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完全沒必要這麼做。該報還稱,大規模閱兵會帶來風險和麻煩的歷史聯想,因為這容易讓美國人“想起蘇聯紅場閱兵”。另外還有一個很實際的擔心,那就是重達70噸的坦克可能壓垮首都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街的路面。
在國際上,閱兵是很常見的做法,隻不過不同國家的閱兵形式有所不同。法國7月14日國慶日,閱兵式一般是主要環節。俄羅斯也是閱兵最頻繁的國家之一,俄羅斯閱兵式給人的印象是庄嚴肅穆,重型裝備眾多。印度則經常在1月26日的“共和國日”和8月15日“獨立日”閱兵,印度閱兵式往往熱熱鬧鬧,有不少“開挂”的表演。
美國現在雖然很少有統一的大規模閱兵,但美國在世界各地基地眾多,經常舉行小規模的閱兵禮和慶典紀念活動。而且美國航母、戰略轟炸機等頻繁在全球活動,確實不需要再通過閱兵顯示實力。英國《每日電訊報》7日引述五角大樓前發言人約翰·柯比的話說:“美國不需要在賓夕法尼亞大街或其他任何大街搞閱兵展示我們的軍事實力,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世界各個角落展示著自己的實力。”
“美國人對閱兵不太積極,但用兵比任何國家都積極。”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軍不斷打仗,它要秀肌肉打仗就行,不用靠花拳繡腿。美國人認為,閱兵對提高軍隊戰斗力、戰備能力沒什麼作用。另外,許多議員激烈批評特朗普,也與特朗普引發的政治對立有一定關系。畢竟現在美國社會高度撕裂,特朗普做什麼都容易招致批評。(張朋輝 環球時報記者 王天迷 任重 甄翔 柳玉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