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軍事后勤智能化發展 保障戰時的高效精准化

2018年03月02日09:1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數據助推軍事后勤智能化發展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改變了作戰樣式,催生了新的戰斗力增長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在軍事后勤領域,智能化意味著敏捷化、無人化和定制化。

前不久,美國國防部公布《國防戰略報告》概要。這份報告認為,隨著先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速發展,深刻影響著美國所處的戰略環境,美國必須有所改變才能保持軍事技術優勢。而早在2017年4月,時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就簽署了一份關於“專家項目”的備忘錄,明確建立算法戰跨職能小組,加快軍事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速度。

快速響應

實施高效精准保障

需求迷霧是長期制約聯合作戰后勤保障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聯勤保障部隊成立之后,暢通需求單位與保障單位間的信息鏈路,加強數據自動採集與信息實時共享,是實現高效精准保障的前提。

利用已積累的軍事后勤大數據,能夠預先測算平時、急時、戰時等不同時期部隊的各項物資消耗、裝備維護保養需求,以此為依據組織物資預儲預置,提高后勤保障效益。例如,美軍后勤保障人員利用人工智能系統來分析安裝於斯特賴克作戰車輛上的10余個傳感器採集得到的海量數據,預測裝備將會出現的故障,適時開展維護保養,降低維修費用。

同時,海量軍事后勤數據能夠反映人財物的規模結構、空間分布、實時態勢信息,並且涵蓋了戰場傷情疫情、經費使用情況、物資消耗規律等內容,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其進行挖掘分析,能夠輔助指揮員研判態勢、優化保障決策,就近、就便開展全域協同和快速高效保障。

人機一體

實現全壽命周期管理

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建設智能倉庫,由信息系統自主感知和監測物資、裝備、設施狀態,並基於這些實時狀態數據調控裝備、設施運行,檢測異常,預警故障發生,實現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同時,物資進出庫可被實時自動感知並同步顯示於指控中心。機械、重復性的工作由機器完成,人更多地從事保障決策、指揮控制工作。機器突破了人的體能限制,人則專注於科學決策與指揮,人機一體,從而大幅提升聯合作戰保障效能。

集環境感知、決策分析、控制協同等功能於一體的各種地面無人車、水下無人航行器、空中無人飛行器是自主管控的高階表現形式,能夠遂行物資裝卸、運輸投送、核生化污染地域勘測、戰場救援等軍事任務,大幅提升保障效能,減少人員傷亡。例如,俄羅斯“涅列赫塔”戰場機器人能夠遂行偵察、運輸任務,日本研發多型地面和水下機器人用於福島核電站的探測、去污工作。

按需保障

最大限度提升戰斗力

數據刻畫個性,採集、匯聚反映官兵個人身體素質和能力水平的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總結數據,基於個人特點量體裁衣,實施定制化后勤保障,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個性需求、提升戰斗力。

衛勤戰場救護方面,智能可穿戴設備實時監控分析官兵身體狀況,具備提供健康建議、預警疾病風險、數據后傳等功能。例如,研究表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心臟相關疾病患者入院風險的預測准確率達到了82%。前方戰傷數據傳輸至各級衛勤保障機構,輔助優化其救治計劃和藥品庫存。依據傷員的歷史醫療數據,智能診斷工具能夠提供個性化救治方案,准確、快速地診斷與治療傷員。

教育訓練方面,可以利用智能化學習訓練系統分析單兵體能、訓練成績等數據,提供個性化教育訓練計劃,以語音或文字方式回答官兵訓練問題,並在合適的時間向個人推送定制化的學習訓練內容。(賈鵬 夏文祥)

(責編:俞奕佳(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