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S500導彈秘密試射引多方關注 中國需要嗎?

俄羅斯新一代防空反導利器S-500有了新進展。據美國媒體爆料,不久前S-500進行了一次“秘密試射”,射程達到481公裡。俄媒體稱該導彈全球獨一無二,大幅領先美國“薩德”反導系統。
美媒爆S-500“秘密試射”
最先曝光俄羅斯試射S-500的是美國媒體。美國CNBC援引美國情報消息人士的話稱,俄羅斯最新一代防空系統S-500成功進行了秘密測試。
據報道,S-500命中了約481公裡以外的目標,比之前的公開測試幾乎遠了80公裡。CNBC稱,“俄羅斯斷定,這種陸基地對空導彈系統能夠攔截高超音速導彈、飛行器和無人機以及類似F-22和F-35的隱形戰機。S-500將拓展克裡姆林宮對一些目標實施精准打擊的能力。”美媒稱,S-500是新一代地對空導彈系統,是反導能力得到強化的通用型遠程和高空攔截系統,可打擊彈道導彈。此外,S-500還能攔截臨近空間(距地球表面100公裡)目標。
俄羅斯衛星網之前的報道稱,S-500屬於最新一代的“地對空”高空遠程防空導彈系統。該系統導彈防御性能卓越,有能力攔截彈道導彈。該系統不僅能夠擊毀彈道目標,還可以攔截氣動目標(飛機、直升機和其他空中目標)以及巡航導彈。S-500具有600公裡毀傷半徑和能夠同時發現並擊毀以7公裡/秒速度飛行的10個以下超音速彈道目標,還能擊毀超音速導彈的戰斗部。S-500的性能將大幅超越現已列裝的S-400防空導彈及其美國競爭對手“愛國者-3”型導彈系統。俄空天軍副總司令表示,俄空天軍最晚不遲於2020年開始部署S-500防空導彈系統。
S-500性能究竟有多強
目前S-500仍處於試驗中,因此關於S-500的性能大多是外界猜測。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之前刊文指出,S-500具備高度機動性,並將使用雷達網絡瞄准遠距離目標,有望使用91N6A(M)戰斗管理雷達、新型76T6多模式火控雷達和77T6反導作戰雷達。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題為“S-500:俄羅斯新一代游戲規則改變者”的文章稱,S-500的反應時間隻有3-4秒(S-400反應時間為9-10秒)。報道稱,該系統可以攻擊高度125英裡的目標,其中包括400英裡范圍內太空中的彈道導彈。專家認為,該系統可以對敵方洲際彈道導彈的末段和中段實施攔截。還有消息稱,S-500系統可以偵測2000公裡范圍內的彈道導彈和1300公裡范圍內的彈道導彈彈頭。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6日報道稱,俄羅斯“人民外交”基金會軍事和政治專家謝爾蓋·普羅斯塔科表示,S-500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美國人關注它的試驗是很自然的,他們擔心俄羅斯擁有這一武器系統將讓美國失去軍事優勢。這一防空系統可以有效保護俄羅斯免遭任何敵人的空襲。俄軍事專家康斯坦丁·西夫科夫也表示,世界上還沒有類似的防空系統。美國最好的防空系統在射程上也遠遠落后於S-500。“這一系統是絕對先進的,美國海基防空導彈系統的射程隻有它的一半。”他認為,S-500系統類似於美國的“薩德”系統,但“薩德”系統隻能用於反導。而S-500有兩種導彈型號,既可反導,也可防空。
俄羅斯《晨報》26日報道稱,俄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總局前局長列奧尼德·伊瓦紹夫上將表示,S-500防空導彈實際上是為對付美國快速全球打擊系統研發的。
不過也有軍事專家表示,俄方反復強調這種防空系統“獨一無二”“獨步全球”,但對於這種防空反導系統到底有多先進,採用了哪些先進技術卻閉口不談。鑒於近些年俄羅斯裝備的實戰表現並不總像俄專家標榜的那樣厲害,所以S-500的具體性能仍然有待進一步觀察。
中國需要S-500嗎?
據報道,最近俄羅斯正式向中國交付了S-400系統,所以S-500未來會否被引進,或是否對中國有借鑒意義也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一位匿名中國專家認為,S-500尚未完成試驗,何時裝備俄本國部隊尚不能確定,中國引進更無從談起。另外,中國是否需要俄羅斯提供這類武器還要畫個大大的問號。
該專家表示,由於目前S-500的公開信息非常有限,現在談對中國的借鑒意義為時尚早。實際上,中國在研防空反導系統性能已經非常先進。中國在有源相控陣雷達、反導導彈的姿態軌道控制、動能殺傷戰斗部等技術領域都有深厚造詣,相信在新一輪防空反導武器的發展中,中國不會落后於俄羅斯。在新型防空反導系統研制中,中國將更多根據中國面臨的威脅特點、自身技術儲備情況選擇適合我們國情、軍情的系統。
該專家認為,俄專家的一些觀點或許具有借鑒意義。比如俄陸軍防空部隊前副司令亞歷山大·盧贊中將認為,未來的防空系統不應是通用型的,而應是專門的系統。希望用一個系統來解決所有問題,將非常昂貴,同時也並不總是有效。不應既將它們用於打擊普通飛行器,又用於攔截高超音速導彈,還要打擊近太空目標。這將增加導彈設計的復雜性。因此他認為,讓S-500系統同時擔負多項任務是錯誤的決定,這將讓系統出現明顯缺陷。(張亦馳 劉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